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惊叹:“父母嗦”是导致问题学生的首要原因

惊叹:“父母嗦”是导致问题学生的首要原因

2024-12-22
惊叹:“父母嗦”是导致问题学生的首要原因

对早前某中学开展的问题学校问卷调查中发现,50%以上的学生觉得父母很嗦“烦得很”,并且报告直指“家长嗦”是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对于这一结果,多数家长表示不能接受。

●某小学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嗦“烦得很”

●家长嗦的话题多是早恋、考试、学习、饮食、服饰等,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嗦毫无知觉

某小学公布了《“问题学生”调查报告》,通过对部分“问题学生”全面细致的调查,科学分析了导致“问题学生”的原因,其中家长嗦取代了父母离异,成为“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家长嗦”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记者近日就此调查了市内多所小学、初中、高中,结果发现,认为“每天都会遭遇家长嗦”的学生占90%以上。

A 调查报告说

调查对象:教师吕红霞

问题之源 嗦甚于离异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导致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大因素。

负责此次调查的校长助理吕红霞说,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父母嗦(46.85%)、学习压力大(40.56%)、网络环境的影响 (28.67%)、个人贪玩(43.85%)是导致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往对‘问题学生’家庭的调查,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是造成孩子出问题的 一个主要原因,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

对家长嗦感到极度反感的,不只有“问题学生”,其他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也表示不满。

吕红霞说:“我们做这个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找出一些症结,让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B 孩子这样说

调查对象:小学生

妈妈最嗦 真的烦得很

妈妈最嗦 真的烦得很

你的父母嗦吗?父母嗦你的心态如何?针对学生心理做了一项调查,50%以上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嗦“烦得很”、“很反感”。

在回收的多份问卷调查中,认为父母不嗦的学生不到100个,95%的孩子觉得父母嗦,有的学生还在一旁补加了“超级嗦”、“一件事情要说好几次”等。

在这份调查中,做作业和吃饭成了孩子眼中父母最爱嗦的事情。“我爸爸妈妈第一嗦就是大家吃饭的时候,每次都喊我吃这样、吃那样,至少要嗦5遍以上!”一名学生抱怨说。第二嗦是在自己写字时,他们老是提醒“要写好点,越说我越不想写好。”

一个家庭里,谁是最爱嗦的人?在对某校100名学生的调查中,有85名学生选择了“妈妈”,12人选择“爷爷奶奶”,3人选择“爸爸”。

调查对象:初中生

嗦不是病 说起真要命

“嗦不是病,嗦起来真要命!”,某中学初一学生黄瑞(化名)说,自己平时住校,但周末一回家,母亲就会不停地念叨: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不要早恋;学习上有不懂的一定要多问老师;

每天早上必须喝牛奶……“妈妈很爱我,但像这样的话至少说了几百遍,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黄瑞不满地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早恋、考试、学习、饮食、服饰等话题,是初中家长最爱“嗦”的。一些中学生受不了家长的这种“过分关心”,发帖在网上求助——怎么才能让家长不嗦。在各大网站的论坛里,类似于这样的求助帖数不胜数。

C 家长那样说

调查对象:市民吴女士

嗦强迫症 我们无意识

对自己的嗦,家长们意识到了吗?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嗦毫无知觉,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爱和责任。少部分家长虽然意识到自己很嗦,但认为“如今的孩子必须时刻敲打、时刻提醒。”

对于家长嗦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这样的结果,大多数家长表示不能接受。“这只是孩子们简单的理解,无非是希望家长能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家长赵女士说,“谁想嗦?

家长们也面临生活和工作等压力,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已非常疲惫,没事谁又愿意多说话?!”

吴女士的儿子在某中学读初一,她是一个典型的“嗦妈”。“儿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又加上如今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很多,儿子还单纯,做家长的肯定操心,自然少不了对他的提醒。

”吴女士把自己对儿子的嗦总结为“强迫症”,一见到儿子,就要反复不停地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印象深刻。”

民警如是说

调查对象:社区民警

调查对象:社区民警

嗦闹矛盾 一年几十次

“我们一年要处理几十次因为家长在教育娃娃时过于嗦而出现的家庭矛盾。”社区民警游义文、李志珍说,他们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发现,听话的娃娃家长要嗦,不听话的娃娃家长更是反复不停地教育,加上一些家长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导致一些娃娃离家出走、沉迷网络、在社会上结交不良朋友等。

游义文说,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对孩子吸引力很大?无非是外面的世界相对自由,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娃娃来说,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家长和孩子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就容易出问题。

D 老师科学说

父母要善于当“变色龙”

某中学校长程鹏强:我们通过和一些“问题孩子”谈话了解到,因为家长过于嗦,一些孩子开始厌恶家庭教育,最终厌恶家,继而离家出走。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简单化,扮演的角色也应该是“变色龙”:除了是亲人,问寒问暖;还应该是老师,教育知识;是朋友,交流感情;

是哥们儿,共度患难;更应是玩伴,一起成长……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有“对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正常、健康的发展。

用幽默语言 讲透大道理

某中学德育主任文波:父母的“嗦”是有效而及时的外界刺激,非常重要。如果缺失了这一关键环节,人的好习惯和好品格不容易形成。当然,父母的“嗦”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过犹不及,处理不当会造成孩子反感,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家长一定要注意抓大放小,善用幽默语言、故事启发,旁敲侧击,嗦一次就要把其中道理讲透,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势必造成多次重复而且毫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