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遗传因子的发现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_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2.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二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三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四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五
有关蛋白质或氨基酸方面的计算类型比较多,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和一些规律性东西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具体归纳如下: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若蛋白质是一条链,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1
③若蛋白质是由多条链组成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④若蛋白质是一个环状结构,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
⑤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时)。
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
⑦基因的表达过程中,DNA中的碱基数: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
6.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六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四、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人或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其他材料: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3、方法和步骤
⑴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
⑵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⑶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⑷利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7.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七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8.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八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9.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九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10.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十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