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2025-04-25
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篇1: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经济全球化

1、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 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为什么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科技进步和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一方面,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同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怎么办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应积极面对而不是简单地反对。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在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我国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2: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以下是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请参考。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载体?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4)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实质上由发达资国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基本原则?作用?

(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3)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我国为什么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入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我国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相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运、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相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运、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3)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5)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6、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挑战

①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②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③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④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⑤要创立与世界接轨的技术标准,突破绿色壁垒。⑥要重视信息化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7、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P112-114]。(为什么要走出去?简答――这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空间的需要;这是更好地行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权利,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这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1)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庭。两者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起以引起来为主,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形势下,要继续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目前,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意味着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层次。

(4)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3: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篇3: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原因:

  (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2、跨国公司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引进来”的含义:“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实施“引进来”战略的措施:

  ①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②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的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越来越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

  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②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

  ③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

  ④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⑤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投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5、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双刃剑”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消极影响:给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7、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8、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篇4: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篇4: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全球化重要知识点精讲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下面是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有哪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5、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1)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6、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月1日。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7、对中国入世如何评价:

(1)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严峻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8、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政策。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引进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10、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