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攻略:深入解析辛亥革命

篇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攻略:深入解析辛亥革命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历史学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小编准备了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辛亥革命
1、准备:
①思想准备: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②组织准备: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为壮烈的是黄花岗起义)
2、经过:
①爆发:武昌起义(10月10日)
②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1912、1、1,南京)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体: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直接目的:限制 袁世凯 的权力】
③结局:袁世凯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3、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
第二,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第四,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第五,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4、不足: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攻略:深入解析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历时,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专题检测,请考生认真练习。
1.(海南单科,14,2分)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课标Ⅰ,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北京文综,17,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4.(重庆文综,37,10分)(节选)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B 题干关键信息是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其中革命党5人,可见各省都督中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所以选B。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
2.B 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进了晚清时期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故B项符合题意。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活动,A、D两项错误;C项是晚清时期中国屈辱历史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3.C 本题考查清末预备立宪的骗局,同时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面对清末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不得不在表面上迎合资产阶级的要求,效仿西方君主立宪的形式,故此玩弄起预备立宪的把戏,据此分析C项正确。A项和B项不符合题干中消灭革命党人的要求;D项发生于辛亥革命期间,清政府那时已名存实亡,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
4.答案 (3)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投身民主革命斗争;著《革命军》。为以后革命军的兴起制造了舆论;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思想准备。
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要点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思想舆论角度进行分析。
篇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攻略:深入解析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专题检测,请考生认真练习。
1.(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2.(上海单科,24,2分)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 B. C. D.
3.(福建文综,16,4分)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B 辫子是清王朝的象征。从材料信息看,民众剪掉辫子以示反清,即反对鞑子统治中国。这说明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故排除D项。
2.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立宪议院等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反映了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故选C。
3.D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结果的理解。解答此题需抓住题干中空壳革命成果象征等关键信息,说明辛亥革命最终结局是失败的,但是作为辛亥革命成果的象征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保留下来。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不久即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民主共和成为一块空招牌;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被袁世凯废除,成为一纸空文。据此分析D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分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们都不是辛亥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故可排除A、B、C三项。
4.答案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解析 第(3)问既要依据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既要看到辛亥革命的国内意义,又要看到其国际意义,在国内意义方面要从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