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2025-08-16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篇1: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道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C.儒家经典的教育功能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

2.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知行合一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D. 格物致知

3.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

4.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5. 王阳明曾说: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他的话表明当时

A.佛、道两家的地位日渐低下 B.儒释道存在融合的趋势

C.儒家对佛道持批评的态度 D.大道为公是儒道佛的共同追求

6.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D.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7.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C.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D. 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8.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9.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10.苏轼的《枯木怪石图》,被人评价为: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1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1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异族统治政治清明 B.城镇市民经济繁荣

C.戏曲作者出身低微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3.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4.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在欧洲最早始于哪一国家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15. 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

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论证教权与政权的对等地位 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C.否定主教在世俗领域的地位 D.强调政权对教权的遵从

16.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17.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C.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18. 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 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一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19.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迸一步巩同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0.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1. 美国拍摄了两部曾经风靡全球的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下列关于这一文化

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 B.电影艺术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

C.好莱坞电影汲取中国元素 D.二战后电影艺术兴盛起来

22. 对于大部分艺术品而言,其传播过程都需要借助复制来实现。比如音乐、舞蹈、戏剧等时间艺术或时空艺术,由于它们的呈现过程都有时间的流动性,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次初始表演完成后,这件艺术品就不复存在。以后的历次表演,其实都是对这件艺术品的复制(或再创作)。而能够再现艺术品,最能促进艺术大众化的是

A广播 B电影 C电视 D报纸

23.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A. 莫奈 B.拉斐尔 C. 达芬奇 D.毕加索

24. 后中国出现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成功、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著名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

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 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

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 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25. 严复曾说: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实际,从未讨论。还说他们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己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这类的说法,令人呕哕。由此可见严复

A.反对学习西方的格致诸学 B.批评中体西用的自居名流

C.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D.反对扬己抑人的西学起源论

26. 陈独秀在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27. ,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28.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29. 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党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据此,你认为在当时应该

A坚持两个凡是 B深化改革开放

C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 D坚持邓小平理论

30. ,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戒骄戒躁

31.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32. 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对这一方针理解错误的是

A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B改革开放后迎来发展的春天

C由于左倾错误未能长期实行 D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实行

卷Ⅱ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7分,34题17分,35题18分,共52分)

33. (17分)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

一一《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6分)

(3)简析材料三中,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5分)

34. (17分)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贺国庆 《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材料二 7月, 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 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陈旭麓《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兴起原因。(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4分)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35. (18分)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历史天文、历

法、气象医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2225259257788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传入欧洲;铸铁传入欧洲;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传入欧洲;旋转风扇传入欧洲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

军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

(3)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6分)

(4)材料三表明20世纪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5-16上期末高二历史答案

C D B D B A B A C C D B D C A A B C B C D C A C D D B A C B C D

33.(1)王道:以德治国,实行仁政;霸道:实行法治,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6分)

(2)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强化皇权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3分)

宋明时期朱熹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分)

(3)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儒家思想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先进知识分子为维护民主共和,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3分)

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34.(1)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有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至少三点6分)

(2)相似: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封建思想(传统文化)的束缚。(3分)

(3)表现: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任3点4分)

(4)关系:思想演变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分)

35. (1)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领域,机械等领域成果少;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是经验技术总结。(2分)

(2)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长期领先世界;大量科技成就传入西方,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原因:僵化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6分)(回答闭关锁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也可得分)

(3)变化: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2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答案填入答题卡.共30X2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 )。

①社会发生巨变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 )。

A 、用仁政治国安邦 B、唯物主义观点 C、重视百姓的疾苦 D、实行民主政治

3、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中,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①无为 ②仁政 ③法治

A、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4、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儒家民重君轻思想的影响 B、抗清斗争的高涨

C、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6、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依据古代科技史知识判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文明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西方近代科学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D、阿拉伯人、法兰克人照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该词作的艺术风格属于( )。

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

8、促使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 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

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 D、洋务运动的失败

9、近代中国被喻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康有为 D、梁启超

10、引发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戊戌变法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

11、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12、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

A、兴中会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 D、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13、下列文献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

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八大会议的决议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14、右图所示会议的主题是( )。

A、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D、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下列关于三个代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6、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 船发射成功

17、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18、提出认识你自己名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人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9、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20、启蒙运动中最为激进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

21、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反映在( )。

A、反宗教神学 B、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

C、主张自由平等 D、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22、吹响第一次动力革命号角的发明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汽船的发明 C、火车机车的发明 D、电的发明

2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

①经典力学 ②相对论 ③量子理论 ④天体物理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文献是(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民报》 D、《新青年》

25、五四时期是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若想了解这一时期思想争鸣的状况,可以查阅( )。

①李大钊的著述 ②胡适的论著 ③谭嗣同的言论 ④陈独秀的文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 )。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7、《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天地 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的春天主要是指(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 ③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④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9、美国宪法确立的政体理论依据来自( )。

A、卢梭 B、狄 德罗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30、右图是保守人士所作的讽刺画。该画讽刺( )。

A、血液循环理论 B、生物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万有引力学说

第二卷

二:材料题(40分)

31.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牙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

请回答:

(1)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2分)战国时期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家思想(2分)

(2)西汉时期董仲舒如何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2分)

(3)简要说明材料四中两位人物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4分)

32、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阅读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以上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 物的名字。(3分)

(2)三位伟人各自的重要思想是什么?(3分)

(3)他们怎样相继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着人民奔腾前进?(4分)

33、江泽民指出,二战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在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生活中使 用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请列举三项。(3分)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2分)

(3)江泽民这段话强调了什么?(2分)高新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生活?(3分)

34、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百分比件百分比

公元1-4452862%1738%

公元401-453271%1329%

公元1001-673857%2943%

公元1501-472194%45396%

材料二 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专家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 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情况。(2分)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 么?(2分)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影响有哪些?(2分)

(3)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多数时候历史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小编准备了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 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3.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在伏尔泰逝世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 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5.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 )

A.汉朝初 B.唐朝末 C.宋朝初 D.明朝末

6.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此评价的依据不包括 ( )

A.张衡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

B.张衡在地震学方面贡献卓著,制作了地动仪

C.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

D.张衡改进了天文仪器,创制了《授时历》

7.,瓦特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瓦特创立近代物理科学体系

B.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突破了生产发展的动力瓶颈

C.瓦特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D.瓦特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革命

8.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绝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A.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B.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

C.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身

9.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

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

10.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论著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论持久战》、《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 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 景?()

A.古典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启蒙运动文学

13.下 列美术作品与所对应的美术流派错误的是()。

A.《马拉之死》──新古典主义美术

B.《自由引导人民》──浪漫主义美术

C.《播种者》──现实主义美术

D.《格尔尼卡》──印象画派

14.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被迫造反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15.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A.世袭 B. 多生产粮食布帛

C. 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

16.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17.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18.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19.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A.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20.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②农业生产结构更新③新的生产技术得到应用④农民逐渐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22.(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积极主动学习西方

B.日本学习西方领域广

C.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学习外来文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D.过多学习外国,使日本失去自己的特色

23.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2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25.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

26.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这个时期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4分)

(2)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思想?(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5~18世纪在思想观念上欧洲变化巨大、中国变化较小的根源。(8分)【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26.(1)欧洲的变化:追求货币财富,重商主义盛行;人文主义出现,否定以神为中心;启蒙思想产生和发展,批判、否定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任答两点4分)

(2)中国的变化:工商皆本思想(2分)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2分)

(3)根源:

经济上: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广泛;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4分)

政治上:欧洲君主权力相对弱小,支持工商业发展,以此增强统治实力;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闭关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27.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公元4,在孝文帝控制王权时,北魏开始有计划地实行汉化政策;在宫廷中使用汉语,拓跋贵族的服饰汉化,采用汉人的风俗习惯,使用汉族人的姓氏。他也鼓励拓跋贵族与汉族人通婚。为增加汉人对拓跋贵族的尊敬,孝文帝颁布政令,允许拓跋族人与汉族贵族为同等地位。

──《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

材料二: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材料三: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批评这种欧化风气是一种轻佻行为,他担心浅薄地模仿西方会失去日本人的特性。著名医学专家森鸥外也反对完全以欧洲为模子来改变日本的习俗、制度和机构。甚至福泽谕吉也改变了腔调,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放弃, 应尽量少抛弃,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从而提出了少弃多采主义。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对当时北魏政权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日本的什么政策?并结合材料三和 所学知识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2分)

27.(1)目的: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或适应民族融合趋势)(4分)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4分)(2)政策:文明开化政策。(2分)评价:它有利于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改造日本社会习俗;有利于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分)但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弱化了日本传统文化。(2分)(3)原因:旧的风俗往往会起到阻碍改革的消极作用,通过移风易俗,促使人们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改革开路。 (2分)

28.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 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下图是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材料三: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之死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反映了哪两种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变法的结局有何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存在哪些不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不足的社会根源。(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归纳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2分)

28.(1)原因: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抵制;秦孝公去世。(2分)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2分)(2)问题:保守势力强大;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2分)结局:最终造成变法的失败。(2分)(3)不足:维新派缺乏足够的勇气和经验;变法操之过急。(4分)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存在软弱妥协性。(2分)(4)统治者的支持与否;改革者的策略与胆识;人民大众是否拥护等(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说法也可适当给分)(2分)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