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历史:探索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篇1:高中二年级历史:探索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古代中国的发明知识点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历史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篇2:高中二年级历史:探索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纸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便宜易得的原料靠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印刷术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火药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火药传入欧洲
指南针 其使用,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计算工具 早期 算筹后来 算盘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①元朝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②《授时历》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 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北魏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①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②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③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农书》元朝 王祯
《农政全书》明朝 徐光启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末年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
明朝李时珍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以上就是高二历史知识点之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以供同学们参考。
篇3:高中二年级历史:探索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期末复习题,希望你喜欢。
选择题
1.(舟山模拟)右图是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
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②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③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针奠定了基础 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司南发明于战国,是利用磁石的特性。故①②均不正确,③④表述符合史实,故选D。
答案:D
2.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D.航海
解析:从材料信息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答案:D
3.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三千弟子诵读之时,中央的巨幅画卷中间,开始出现了立体活字印刷体,方版汉字凹化,整个活字印刷版如水波涌动,此消彼涨,充满着无限动感,场面十分震撼。有些观众在观看后发表了以下评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水平
B.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就已出现,所以有了流传广泛的唐诗
C.没有活字印刷就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就是活字印刷的珍品
答案:A
4.我国古代历史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②以算筹为计算工具③以珠算为计算工具 ④以十进制记数系统为计算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珠算是在元朝时发明的,因此,古代历史体系应当是以算筹为计算工具。
答案:B
5.下列关于《石氏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氏是指石申
B.是石申编制的星表
C.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D.对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解析:《石氏星表》是后人所写,并非石申编制。
答案:B
6.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约成书于东汉②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历史著作④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对《九章算术》的正确描述。
答案:D
7.(威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春秋问世,战国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D.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万世宝典
答案:C
8.以下对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B.石申所著的《石氏星表》,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C.我国古代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是浑仪
D.郭守敬制作的天文观测仪器是简仪
解析:《石氏星表》是后人辑成的,不是石申所著。
答案:B
9.(石家庄模拟)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本题中④的智者运动并没有受到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
答案:A
10.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历史、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解析:此题考查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科技进步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11.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可知李约瑟对中国科技的看法是: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发展。
答案:C
1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但最终未在明清时期发展成近代科技的原因是()
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②思想文化专制对人才的压抑扼杀③政治上专制,推动反动的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④先进的思想发展不充分,不能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保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分析。
答案:A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期末复习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4:高中二年级历史:探索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第8课,希望大家喜欢。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堂达标】
1.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材料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由 以上示意图可知,材料说明的是指南针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这一发明促进了远洋航行,使欧洲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在古代医学著作中,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九章算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海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位值制是()
A.二进位值制 B.五进位值制
C.八进位值制 D.十进位值制
解析:选 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被马克思称为中国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十进位值制。
4.我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D.郭守敬创制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 问题的能力。D项表述错误,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 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郭守敬只是革新,而不是创制。
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 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历史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化学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2:
材料3: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指出材料2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3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表中类别所占比例上看说明分布领域的特点;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发展的特点上分析原因。第(2)问首先判断出图一、二分别为突火枪、指南 针,回忆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主要从材 料3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
答案:(1)主要分布在历史、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 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 除了人们对宗教的 迷信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追溯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武器的国家。它们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北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中国最早的火箭武器出现在唐朝。
3.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将于发射首台超级太空望远镜。回眸历史,我国古代曾制造出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天文仪器,其中元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是()
A.制成浑仪 B.造出简仪
C.制成天文望远镜 D.发明珠算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浑仪出现在元代之前;天文望远镜是近代西方发明的;珠算是历史 成就,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元朝郭守敬研制出简仪,B项正确。
4.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历史体系的形成的著作是()
A.《缀术》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识记能力。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历史著作。
5.今天人们把坐在药铺里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来源于()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解析:选C。医圣张仲景曾经做过长沙太守,按规定,当官的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于是每逢初一、十五他就坐在大堂上接诊,为了纪念张仲景,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生。
6.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A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药分类法;B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被称为万世宝典C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D是唐朝孙思邈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实用医学百科全书。
7.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故B项表述错误。
8.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 .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实用技术,而缺乏实验科学,同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2:据《萍州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4: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最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该如何理解材料3的内容?
(3)材料4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材料虽多为文言文,但只要结合本课知识并不难理解。第(1)问,运用掌握历史知识结合韩非子郑国人能判断出为战国时期;第(2)问,材料3的内容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发明在西欧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第(3)、(4)问,要理解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古代的重大发明在西欧与中国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紧扣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或归纳,有针对性地回答。
答案:(1)时间:战国。应用方面: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看风水)。
(2)内容:马克思指出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3)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篇5:高中二年级历史:探索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习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练习题
1.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材料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由 以上示意图可知,材料说明的是指南针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这一发明促进了远洋航行,使欧洲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在古代医学著作中,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九章算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海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位值制是()
A.二进位值制 B.五进位值制
C.八进位值制 D.十进位值制
解析:选 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被马克思称为中国“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十进位值制。
4.我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D.郭守敬创制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 问题的能力。D项表述错误,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 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郭守敬只是“革新”,而不是“创制”。
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 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历史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2:
材料3: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指出材料2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3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表中类别所占比例上看说明分布领域的特点;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发展的特点上分析原因。第(2)问首先判断出图一、二分别为突火枪、指南 针,回忆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主要从材 料3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
答案:(1)主要分布在历史、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 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步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