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策略与备考指南

篇1:高考政治复习策略与备考指南
一、高考政治整体复习策略与方法
(一)一轮复习:全面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三轮复习有所侧重,殊途同归。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二)二轮复习:把握重点,凸现理论联系实际
1、作好充分准备,从容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切忌浮躁,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领悟《考试大纲》。从去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况且它还为我们去分析说明、解释评价解答更大量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那么第二轮复习,恰恰应倒过来,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第一,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第二,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第三,发生在我们周边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
(3)围绕重点进行攻关复习。第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第二,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
(4)主动关注高考新的动向。近两年来,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方面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合理性与否等,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
2、注重复习方法,脚踏实地取得实际效果。
在高三的全年复习中,教师要精选试题,精讲精炼,充分利用练习、试题的分析讲评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二轮复习要进行知识专题复习,要重点突破重、难点知识,学科主干知识。
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应试技巧的指导。具体来说,读题、审题要仔细、慎重,客观题要审题干和题肢。审题干找题眼,即关键词审题肢要判断正误;将题干与正确题肢相对应,正确做答。主观题要进行二审:第一要审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目立意。第二要审设问:设问类型和设问角度。从设问类型来看,近几年高考主观题的设问类型大都可以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种类型。是什么一般在图表题中出现,一般分值不高。高考更多的考察后两个设问。要让学生明确遇到为什么的设问,一定要从原因和意义两个角度去回答;如果单纯问意义,又要注意从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两个角度回答。对于怎么样设问,学生一定要用应该做的口气来回答,书写答案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分析。关于设问角度,就是学生要明确该设问要求用那个模块甚至用该模块的那些知识来回答。
答题能力方面,客观题要求学生一律最好用排除法,先排除错误项,后排除无关项,同时没有十分的把握,不要随意改动自己的选择。解答主观题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观点(原理+方法论)+分析材料。A、答案语言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B、答案要要点化,避免重复回答;C、一定要用学科语言;D、观点和材料一定要有机统一,避免观点材料两张皮。F、卷面要整洁、干净,字迹清楚。同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在二轮训练时,老师就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根据高考的题量和时间的分配,我们规定学生,选择题1分钟完成一道题,主观题7分钟完成一个设问。一套完整的文综试卷政治部分试题必须在50分钟内完成。这就要学生必须有紧迫感,必须将答案简明扼要,减少无效语言的过多出现。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备课组共使用了25套专题训练题,再加上每周的周考,真正做到了因材制宜。
(三)三轮复习侧重热点复习,关注热点和考点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认识热点问题,三轮时复习老师要重组几套综合模拟试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进一步梳理教材主干知识及知识网络,将老师所教授的一般应试技巧贯彻在每一个试题中。
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学生要回归课本,重新对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新增知识进一步熟练记忆,对错题进行反思、归纳。学无定法,殊途同归。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与自身相符的学习方法。
由于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事半功倍。通过这几年综合考试的摸索,我们觉得考生在第三轮复习中应做到: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学生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浏览重点、热点问题。高考一直都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冲刺阶段,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给出的时事复习资料,或者参考相关的时事政治书,把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熟悉事件中的关键词。
(4)画联系图。以社会重、热点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将与其联系的所有政治知识挑选出来标在周围,增加对重点、热点问题和学科知识联系的熟练程度,为辨析、论述等题理顺思路。例如,在就业、再就业问题上就可以联系到经济常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政治常识中的党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哲学常识中的从实际出发,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
(5)注意答题技巧与规范。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步找出关键词和题目材料的主旨,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比较、对照,找出正确并符合题意的答案。做材料题时要先看到底要考什么,然后从所问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与所考知识的结合点,编写答案。注意写材料题的答案时,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恰当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的知识和术语,条理清楚的表述。
总之,学生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文科综合或者政治科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篇2:高考政治复习策略与备考指南
传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所说的传统题型,往往只是从形式上加以区分和理解,这样往往发现不了新变化,把握不了新趋势。以计算题为例,这是一个传统题型,但是计算题所考查的内容与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有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在传统课程体系下,强调的是知识逻辑,重视的是知识体系及其基本概念,因而考查计算题时大多考查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等相关计算。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价都要遵循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因而,计算题的选材大都同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以企业利润、外汇汇率、银行利率等相关知识点作为支撑,同时计算题的难度也大大降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规律,也有利于引导教学向新课程转向。
近年来的高考,政治学科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气息,考生在复习时,要多联系一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会议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改革35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会议焦点)、全国两会、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走出去)、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保、城镇化、新兴产业发展、科教兴国、社会公平以及中央主流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等,学会运用学科的基本原理分析事物性质、探寻现象成因、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注意从不同模块多角度进行思维。
课标Ⅰ政治备考建议
近年来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问题立意的命题原则,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作为文科综合能力的高考测试,更具有综合性。不仅表现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更在于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综合性理解、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科知识和能力与考生的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关联。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表现。
从高考的考查要求来看,学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能力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单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即使同样的问题,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题的思路和答案的设置也就不会相同。因此,学生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了社会热点问题、背诵了课本知识本身,平时注重搜集材料,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材料和问题,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设计和解答,培养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安徽政治备考建议
从近几年安徽省文综政治部分试题命题的规律来看,试题紧扣政治必修四本教材和考生的认知水平,突出核心和主干知识。所以在的复习备考中,考生要注意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消化和落实,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学会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强化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解题能力要规范。一是练习所用试题要标准化,训练所选试题应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二是训练所用试卷要常规化,即采用11+2的模式,突出练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三是能力训练要高考化,即练习所选试题的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
重庆政治高考备考建议
以经济、哲学为主,政治部分次之,文化部分最后;而各科根据其考试时的侧重点不同,学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高考时,经济学方面以选择题为主,平时训练时以选择题为主,简答题为辅;哲学多以简答题等主观题形式出现,因此在平时练习时要多以主观题为主,选择题为辅;政治生活方面在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有出现,因此训练时要注意平衡同时要注意与时事政治的结合;文化生活方面涉及较少,选择题一般只有一道,主观题也只有一道,因此训练时也是两方面都要照顾到,不过还是以主观题为主。
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高考试卷的出题情况,我们可以确定每一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平时要加强学习和背诵:经济学部分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包括:价值规律、消费及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企业的经营、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财政作用、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政治生活方面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及履行,政府的职责及转变、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这两方面今年要特别注意)、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及我国外交政策;文化生活方面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为主,第三单元为辅;哲学生活以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为主,第四单元为辅。
篇3:高考政治复习策略与备考指南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篇4:高考政治复习策略与备考指南
政治——密切关注十九大等热点
近几年,政治试题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考查的同时,主观题的设问更加灵活,思维品格要求更加严格,重大热点时政更加突出。
研读《说明》,明确方向。《说明》中提到,提升了外汇和汇率的测试要求、细化了市场配置资源测试要求、增加了我国政府性质的考查要求,这些需要引起关注;《说明》更换了1、3、6、8、10、15、17、19、21题例,需要引起重视;《说明》强调民族团结教育,需要加强注意。
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在于多与泛,则在于精和细,不能碎片化,要立足整体性。如,《经济生活》可分为个人、企业、国家的参与,个人在参与经济生活的过程中又可以体现不同的身份,如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
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根据《说明》要求,从多角度来训练来提升学生能力。对平常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做到反复训练,直到正确为止。
关注生活,透视热点。应密切关注十九大新亮点、国家经济聚焦点、科技教育创新点。要精心选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等相关的素材和案例,充实到复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