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必修一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必修一

2024-12-01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必修一

篇1: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必修一

1.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一 篇一

  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2.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一 篇二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3.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一 篇三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

  (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

  (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4.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一 篇四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5.高二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一 篇五

  铁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_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篇2: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必修一

1.找到自己最熟练的分析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我们都说,结构决定性质,那么有机物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就体现在同分异构体上。题目中经常会让我们写出某种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但是每个人对每个方法的熟练程度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种自己最熟练的方法,保证在考试的时候不会写错、遗漏。

  2.以官能团的性质为核心

  结构决定性质,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有机物的性质也是由它们的结构来决定,而核心就是官能团。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脉络非常清晰,都是由官能团串联起来,所以在面对有机化学题目的时候,应该迅速通过条件来找出自己最熟悉的官能团,以官能团的性质为核心,展开思考。例如遇到连续氧化的反应,一般可以想到是由醇羟基氧化成醛基再氧化成羧基;又如遇到题目里面说某有机物可以和NaHCO3反应,那么可以想到有机物中只有羧基这个官能团可以反应,而醇羟基以及酚羟基因为酸性太弱均无法反应。

  3.牢记反应条件及一些特征反应

  在高中阶段,其实很多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就是这个反应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在做题的时候看到某个反应条件,就可以很快的反应出这是哪一类反应,于是可以大胆的将我们熟悉的官能团安放在合适的位置,让我们的合成路线也清晰起来。例如看到浓硫酸、加热,那么一定要脱水,要么是酯化反应,要么就是消去反应。

  除了一些反应条件之外,我们也需要牢记一些特征反应。如醛类的银镜反应、酚类的显色反应等,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特征现象出现时,就可以马上定位到哪一类物质、哪一类反应。

  4.不做无谓的计算

  题目中需要计算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涉及有机物燃烧的计算,另一类是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里面的计算一般都不会很复杂,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阅读条件,减少计算量。

  总之,无论是复习知识点,还是做题目,都要以上面四点为核心,总结考题的规律,把题做透。

篇3: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必修一

篇3: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必修一

1.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一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2.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二

  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三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4.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四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5.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五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_)、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6.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六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

  (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

  (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7.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七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8.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八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9.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九

  1、铁的物性与化性

  物性:银白色、(铁粉为黑色)、有光泽、有良好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大、熔沸点高。

  注意:有铁磁性。

  化性:活泼金属:Fe遇弱氧化剂:Fe-2eFe2+Fe遇强氧化剂:Fe-3eFe3+

  2、铁的化合物

  注意:Fe与HNO3(稀)反应情况分析:

  a、Fe+4HNO3→Fe(NO3)3+NO↑+2H2逐渐加入+)b、2Fe(NO3)3+Fe→3Fe(NO3)2

  (a+b)得:3Fe(过)+8HNO3→3Fe(NO3)2+2NO↑+4H2OHNO3

  当HNO3过量时:Fe+4HNO3→Fe(NO3)3+NO↑+2H2O

  当Fe过量时:3Fe(过)+8HNO3→3Fe(NO3)2+2NO↑+4H2O

  但不论是哪个反应,被还原的HNO3总是占全部HNO3的1/4。

  (4)Fe2+与Fe3+的检验

  用KSCN溶液检验: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变色。

10.高二化学科目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十

  化学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