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知识点

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知识点

2025-03-21
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知识点

篇1: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知识点

1.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语文) 篇一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2.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语文) 篇二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3.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化学) 篇三

  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4.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化学) 篇四

  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O2=2Na2O(白色)2Na+O2△Na2O2(淡黄色)

  2Na+Cl2点燃2NaCl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浮、熔、游、响、红)

  氧化钠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Na2CO3和NaHCO3

  ①、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③、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转化

  2NaHCO3△Na2CO3+H2O+CO2↑(加热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5.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化学) 篇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

  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6.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化学) 篇六

  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7.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生物) 篇七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8.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生物) 篇八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9.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历史) 篇九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

  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10.高一上册期中知识点(政治) 篇十

  汇票与支票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支票汇票

  不同点含义不同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形式不同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电汇和信汇

  使用范围不同作为支票形式之一的转帐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主要用于外埠结算

  相同点同为一种票据,都是目前我国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都要求见票人无条件付款,其使用都能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篇2: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知识点

1.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化学 生物 语文 政治) 篇一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还有一些根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周期表左边元素常表现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从左至右一次减小。周期表右边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左至右一次增大。

2.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化学 生物 语文 政治) 篇二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聚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都是取代反应。

  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4种,不要忘记2–乙基–1–丁烯以及3,3–二XX–1–丁烯。

  5、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苯甲酸→苯甲酸钠,苯酚→苯酚钠→苯酚,苯酚与苯甲酸钠溶液分层,可以分液法分离。

  6、维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凯库勒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

  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先加入XX酸化后,再加入XX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

  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溶解,苯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9、从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出发,戊基有8种,丁基有四种,戊烯有五种。

  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11、符合要求的扁桃酸C6H5CH(OH)COOH同分异构体,从苯环的取代类别分析,一类是含有HCOO–、HO–和–CH3的三取代苯,共有10个异构体;另一类是含有–OH和HCOOCH2–的二取代苯,有三种。一共有13种

  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C6H5O-+SO2+H2O=2C6H5OH+SO32-

  13、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来自于酒精和水。

  14、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多有4种,容易遗忘掉1,4–加成产物。

  15、CH2=CHCH3的名称是丙烯,CH3CH2CH2OH叫做1–丙醇,CH3CH2CH(CH3)OH叫做2—丁醇,CH3CHClCH3叫做2-氯丙烷

3.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化学 生物 语文 政治) 篇三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4.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化学 生物 语文 政治) 篇四

  1.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名词)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

  2.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

  3.其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②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

  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

  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

  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4.以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5.之

  ①而卒葬之(代词,这里)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

  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焉

  ①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

5.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化学 生物 语文 政治) 篇五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篇3: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知识点

篇3: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知识点

1.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一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2.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二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3.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三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XX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XX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XX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4.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四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5.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生物 化学 历史 政治) 篇五

  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

  含义: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被利为信用货币。

  职能:流通和支付手段。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外埠结算,银行汇票、商业汇票。

  A、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近期和远期支票,记名或不记名支票,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①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②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