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2025-07-29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篇1: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①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⑤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⑥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①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②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③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④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并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①,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在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但它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即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①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③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④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⑤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

  ①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③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⑤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①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并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②“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

  ④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⑤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和作风建设;党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⑥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篇2: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②“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键是革命任务是一致的。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

④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⑤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失败。

篇3: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风雷

  (一)五四运动的含义

  五四运动是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背景

  1、国内环境: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结构: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③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分不开出示材料让学

  2、国际环境:日美加紧侵华和俄国十月革命。

  (1)一战期间,美日加紧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

  (2)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3、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三)五四的过程和结果

  (四)五四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六) 继承五四精神

  五四是多个面向的,就思想而言,五四实在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表面上它是一个强调科学,推崇理性的时代,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热血沸腾、情绪激荡的时代,表面上五四是以西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为楷模,而骨子里它却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方面五四知识分子诅咒宗教,反对偶像;另一方面,他们却极需偶象和信念来满足他们内心的饥渴;

  一方面,他们主张面对现实,‘研究问题’,同时他们又急于找到一种主义,可以给他们一个简单而‘一网打尽’的答案,逃避时代问题的复杂性。而五四到今天仍为人们所铭记与它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不无关系。在北大百年校庆中江泽民同志就总结了五四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家要铭记和发扬五四精神。(可简短讲)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诞生背景:

  (1) 国内环境: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

  2、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共产主义小坐主要指共产党的早期组织。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0月,李大钊在背景组织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迅速蔓延到山东、湖南、湖北等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和青年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

  (2)国外的环境——俄国吹来十月的风,共产国际的帮助。

  初,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代表来中国。在共产国际生物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开始了建党活动。

  (二) 诞生过程——,见证中共诞生

  注: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其实作为一个新生的政党,中共也不可避免有幼稚的一面,在一大的奋斗目标中,中共就没有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不是革命的对象,而是革命的动力;也没有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比较:

  l 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三民主义)

  l 新的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l 革命态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l 阶级利益: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资产阶级)

  l 性质:是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 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原因:其实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割据同时存在,民众困苦。而中共和国民党方面都认识到有必要合作。

  中共:工人运动严重受挫,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从“以美为师”到“以俄为师”观念的转变,同意合作。

  (2)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的方式。

  (3)合作过程:,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4)合作标志:,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一大,标志着两党合作形成。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展开

  共同目标:反帝反封建。

  (1)兴起: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黄埔军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5月在广州黄埔建立的,在军校中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且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根据地。

  (2)高潮:

  (3)失败

  1、 标志:

  ① 四·一二政变: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标志着大革命局部失败。

  就在这么危机的时刻,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却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企图以退位拉住汪精卫。但是汪精卫却还是与中共决裂。

  ②七一五政变: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以后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2、原因:

  ①帝国主义干涉破坏,扶植代理人。

  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③中共推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过程中,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倾机会上义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3、教训: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篇4: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一)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民大革命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内容,代表人物各自的贡献,实质,(新在何处?)作用和弱点。注意《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地位。

2、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从它的领导,主力,群众性,口号,斗争质量,作用上把它和辛亥革命比较,进而理解它为何是新民主革命的开端。

4、近代历史上三次论战的背景、内容,核心和作用。

5、中共成立的条件(多方面)经过和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6、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7、国共合作的原因(三方面)和实现过程。

8、黄埔军校设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后来的分化。

9、五卅运动的背景,特点和作用。注意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0、国民大革命的突出特点,成因。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大革命的意义和教训。

11、大革命期间社会矛盾的种类和体现。

12、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的超越之处。

13、正确归纳和评价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

(二)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

本阶段是三种力量的发展演变:(1)国民党的内外活动:①完成形式统一;②建立官僚资本;③改订新约取得列强承认;④围剿镇压红军;⑤九一八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⑥内部分化矛盾重重。

(2)中共的斗争: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②王明左倾推行和红军战略转移;③遵义会议走向成熟;④转向抗日,提出统一战线策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步骤:皇姑屯事件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

14、八七会议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弱点。(革命形势高涨论;革命方向城市论;革命策略进攻论。滋生左倾)

15、简述中共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形成发展过程。(八七会议定方针三大起义揭序幕决策和改编是关键,进军井冈山,会师毛泽东的实践和理论总结红色根据地呈燎原之势,粉碎四次围剿,瑞金政权屹立。)

16、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国内外(国、共、东北军、东北人民、国内人民、英法国联、美国)各方的反应及结局和影响。

17、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背景(日本大举侵华,蒋不抵抗东三省沦亡,全国人民怒斥,蒋集中精力剿共。),根源,实质(攘外假,安内真)和影响。(四方面影响:日本气焰更加嚣张,根据地遭到更大围剿,全国掀起抗日反蒋怒潮,国民党内进一步分化。)

18、王明左倾的表现、根源、危害。

19、熟练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伟大意义。

20、华北事变的背景,结果和影响(中华民族掀起抗日新高潮-一二九运动;中共制定统一战线策略准备逼蒋抗日;英美对日由绥靖转为抵制;国民党对日态度有相当改变。)

21、抗日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表现(四方面),特点和作用。

22、熟练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多种矛盾作用结果,发生后各方的反应和和平解决,影响。(有人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说:中华民族的巨大危险过去了。试结合西安事变前后的形势说明该观点。)

23、注意中国革命两次严重挫折的原因,中共采取的对策和结果。留下的共同启示。

24、归纳国民党内的分化斗争。(左右之争;亲英美和亲日之争;嫡庶之争;爱国将领的反蒋斗争。注意四类斗争的焦点。)

25、用1911-的正反史实论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关键还是扣住题意。把此阶段政权的立与失的相关史实找全,然后用有无枪杆子去解释。)

26、中国社会此阶段存在的社会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党根据主矛变化采取的措施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