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2025-07-24
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篇1: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以下是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文化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秦汉时期的文化: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二、科技:

①天文:汉武帝时,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首;公元前,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②历史: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历史,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形成完整的体系。

③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和华佗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两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造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时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蔡伦发明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6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哲学:

1、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①董仲舒新儒学特点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②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董仲舒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等文献中。④是唯心主义思想,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其积极作用,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②东汉家王充的《论衡》对神学开展了深刻的批判。

2、王充及其《论衡》:①东汉前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②王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衡》一书中。③王充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

四、宗教:

1、佛教的传入: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②汉明帝派专使到西域求佛法,立洛阳白马寺,佛教在中国传布开来。

2、道教的形成:①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由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黄老学说的某些成分相结合,形成了道教。②道教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它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③东汉末年,道教派别有张角传授的太平道,张陵、张鲁祖孙传布的五斗米道。

五、史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六文学:赋是兴起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种新型的体裁。其特点是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及班固的《两都赋》;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十五从军征》等是乐府诗的名篇。

七、艺术:秦始皇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珍品;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帛画的稀世之宝。

篇2: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以下是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1、科技:

(1)历史: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祖冲之精确到圆周率后七位数,比外国早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学:

(1)、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zyB燃烧器油泵统治服务的宗教。②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与反佛的斗争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②佛教的危害:第一,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安于现状;第二,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第三,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③反佛与灭佛: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3、文学:

(1)诗歌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作品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②田园诗:陶渊明《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③民歌:《采桑度》、《敕勒歌》、《木兰辞》。 4、艺术: (1)书法: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ZYB高温齿轮油泵蔡邕(yong)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②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东晋:王羲之称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

(2)绘画:①宗教画兴起,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教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雕刻:①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②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篇3: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篇3: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必修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背景: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加剧。②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复辟帝制做准备。③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⑤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政治革命的局限性和思想革命的重要性。

(2) 实质:延续了救亡图存的主题,是一场资产阶级反专制、要求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运动。

(3) 影响:①宣扬了民主科学思想,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思想和纲要礼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场影响巨大的民主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④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⑤一些新文化倡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非理性的态度。

篇4: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篇4: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问世。

3、中国古代的历史成就

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历史

⑶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⑹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又著《缀术》一书。

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

⑴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

⑵战国:扁鹊石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⑶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⑸隋唐: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自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0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中国古代的地理成就

⑴《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⑵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⑶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⑷北魏的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⑸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个世纪。

6、农业、手工业论著

⑴《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作,是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⑵《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⑶《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⑷《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7、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⑴先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半坡人培植了粟,河姆渡人培植了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已经养蚕缫丝。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地甲骨文,保留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以上。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⑵秦汉: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陷阱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张衡的地动仪式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一起,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道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1100多年。

⑷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时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就有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⑸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

⑹明清: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个世纪。

(二)文学艺术篇

1、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⑴诗词:①春秋:相传由孔子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0多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的诗歌。②战国:屈原用楚国方言,利用民间歌谣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成为楚辞体,代表作《离骚》。③两汉:乐府诗流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④三国: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七哀诗》和蔡琰《悲愤诗》等。⑤东晋:陶潜诗这一时期著名诗人,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名作《桃花源诗》和诗序《桃花源记》,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⑥南北朝:乐府诗最为流行。南方民歌代表作有《采桑度》、《子夜歌》;北方民歌有名的有《敕勒歌》、《米兰辞》。⑦唐朝:a.初唐: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陈子昂市唐诗革新的先驱。b.盛唐: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其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成就最高。李白的《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是千古绝唱。c.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是这类诗的代表。D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他们的咏史诗感人至深。⑧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诗人。⑨两宋:★词:a.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拓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b.柳永的词具有市民气息,是婉约派的代表流传很广,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c.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是婉约派的代表,感情真挚,语言清新雅洁,明白如画,生活气息很浓。d.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得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作品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e.陆游:因为主张坚决抗金,他的词不乏感慨国事的悲愤激情。陆游也有一些婉丽飘逸的词作,如《钗头凤》写得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诗:a.南宋的陆游:代表作《示儿》。b.金朝的元好问:他的诗风格沉郁,豪放悲凉,被称为丧乱诗。

⑵散文:①战国:诸子散文中孟子的文章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他的《秋水》、《逍遥游》等都是古代文学名篇。②两汉:赋的兴起,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东汉班固的《两都赋》。

⑶小说:①唐朝:由于城市的繁荣,为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学领域出现了情节多奇的短篇小说传奇。②东晋南朝:志怪小说。③宋代:话本是宋代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先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传授,后经记录整理,流传中不断补充,因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比较高。④明清: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⑷戏曲:①元代:元曲是元杂居和散曲的合称。元代的剧作家人才辈出,关汉卿是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创作60多种剧本,悲剧《窦娥冤》是代表作。②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③清朝: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

2、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⑴美术:①春秋战国: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地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b.四川出土地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②两汉: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汉代帛画的精品。山东嘉祥武梁祠等地的画像石,四川、河南地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著名画家有三国时期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④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杰出的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和盛唐的吴道子(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⑤北宋a.随着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b.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北宋东京汴河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⑵音乐:①战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②三国两晋南北朝: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了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③隋唐:隋唐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⑶雕塑:①夏商周:商周两朝雕塑盒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顶峰。商朝青铜器早期就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这时期青铜艺术的杰作。②秦汉:精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奴婢伎乐俑和动物俑三类。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是富有艺术价值的陶塑艺术。青铜铸像水平高超,代表作有秦陵彩绘铜车马、武威铜奔马。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石门石窟等石窟艺术。④隋唐: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⑷文字书法:①半坡氏族: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可能是原始文字的最早起源。②商周:a.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汉字基本相同。b.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古时青铜器也称金而得名。古代青铜器多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钟鼎文。在金属器物上铸刻,习称铭,金文又称铭文。商朝青铜器上文字很少,一般仅有极少的人名或族名;西周开始有了长篇铭文。③秦朝: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隶书。④东汉: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有蔡邕。⑤三国: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⑥东晋:王羲之地楷书达到独立完美境地,他还擅长行书、草书。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⑦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著名书法家有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了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怀素等。

(三)思想、教育、史学篇

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概况

⑴春秋: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他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举贤的思想;他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⑵秦汉:①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统一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②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建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以儒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⑶隋唐:唐太宗和唐玄宗重视发展教育。官方在京师办有国子学、太学,在地方办有州学、县学等,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

⑷两宋:由于印刷术的普及等原因,宋代教育超过前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王安石变法时曾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

2、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概况

⑴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相传也由孔子编订。

⑵两汉:①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②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和魏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编撰水平最高,被后人列入前四史。

⑷唐朝:我国开始确立官修正史的制度,修史规模超过前代。

⑸两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

3、中国古代的宗教及其传播

⑴佛教: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进入中国中原地区。②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白马驮经,建造白马寺,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③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流行,统治者广修寺塔,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两次灭佛。④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备受宠遇。隋唐时的佛教渐趋中国化,形成许多宗派,以禅宗流传最广。

⑵道教:①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黄老学说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②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③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洪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④唐宗室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拥有特殊地位。唐玄宗在位时,道教极盛。

4、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变化

⑴儒家思想: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②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③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未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⑤明中叶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⑵进步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①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②东汉:王充著《论衡》深刻批判谶纬神学。③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④清初:a.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只重农部重商的重农抑商政策。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b.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c.王夫之:是以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倚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否定理学家主静地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地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三、重点问题精讲

1、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初唐和盛唐政治的清明与经济的繁盛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是文化成果的灿烂;明清时期政治上的衰落和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此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有反作用。比如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在观念上的反映,反过来它又为历史变革起了摧毁廓新、敷陈新义。

2、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

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政治因素:分析国家是否

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③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④文化政策因素:

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间,

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⑥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3、文学艺术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如两宋时期多民族国家并立,国家分裂,陆游的诗反映了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从唐代传奇到明清生活也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世界地位及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②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④科技重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如天文历法、医学、历史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⑤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①封建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闭塞性的束缚;②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约性;③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性。因此,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和人的观念等。

之所以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具体来看:①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中国古代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中国学者缺乏必要的科学试验的传统训练。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③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④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把大量知识分子迫入了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⑤教育的落后,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总而言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学习古代科技史,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等。

6、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战国时期的荀子,东汉的王充,南北朝时

期的范缜,唐朝的柳宗元和刘禹锡,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其学术成就达到了旧唯物主义的高峰。中国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它确认世界的物质性,确认存在地客观性,确认规律的可知性,并往往与政治上的进步倾向相联系。

7、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

纵观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变化,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影响较大的,并在社会上形成一定

气候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宗教思想、朴素

唯物主义思想、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1)儒家推崇仁治,实行仁政(2)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篇5: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篇5: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古代文化

一、科技文化发展

原因、主要成就、世界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在东西方不同历史命运原因的分析、明清科技科技特点及其原因。

二、中国古代史上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四个文化典型

商文化:青铜与历法。(考纲未列入)

秦汉文化;丝绸、冶铸、水利技术。

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完成。

宋元文化: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三、宗教

(1)秦汉: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2)魏晋:道教发展,佛教盛行

(3)隋唐:三教并行,尊重外教

具体史实略

四、古代教育的发展

1.奴隶社会的教育

中国古代重视教化立国,但主要是出于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奴隶社会中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春秋时期的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封建社会时期

汉朝: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为封建统治者培养人才,以扩大统治基础。从西汉武帝起,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唐朝:学校体制完备。略。

宋朝:宋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王安石变法时,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过改革,如在太学品学兼优者可以不经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明清:八股取士。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到了近代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

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1)孔子的私学,使学在官府发展到私人讲学,反映了奴隶制教育形式崩溃及新教育形式的萌芽。

(2)从汉武帝至隋唐、宋元明清,官办的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经历了建立、完善、衰败的发展过程。汉武帝儒家教育加强了中央集权,唐代教育和科举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明清教育则具有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

(3)封建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必然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中国封建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学而优则仕。所以,实际上对科技进步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于封建社会晚期教育与学风对科技进步起了反作用。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至宋元专业教育的贡献是较突出的,则应予以肯定。

五、史学 略。

六、文学艺术成就(注重分析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

(一)文学

1、春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体裁

2、战国:屈原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长诗《离骚》

3、两汉:汉赋,著名作者有西汉的贾谊,司马相如;东汉的班固,张衡乐府诗,由民歌加工而成,形式朴素,名篇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4、三国:建安文学

5、东晋:陶潜的田园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

6、南北朝:北方民歌成就最高的是鲜卑族的《敕勒歌》和叙事诗《木兰辞》

7、唐朝:唐诗,李白 诗仙,杜甫 诗圣、诗史,白居易等。唐朝的散文:韩愈、柳宗元

8、两宋: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诗人陆游:生活在财宋,代表作《示儿》

9、元朝: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

10、明清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以上就是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古代文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6:高三历史文化知识点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历史高三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农民阶级革命思想

(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借用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创立了拜上帝教。拜上帝教主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人民起来共同消灭阎罗妖(清朝统治者)。其特点是把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用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的目标是要建立四同二无的理想社会。洪仁王干通过《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根本无法实行。

(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反帝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应该辩证看待这个口号,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