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一梳理

篇1:高二化学选修一梳理
1.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一
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2.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二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XX)、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3.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三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4.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四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5.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梳理 篇五
1、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2、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3、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CaO+CO2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4、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5、苯和浓硫酸浓XX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6、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7、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8、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
9、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0、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篇2:高二化学选修一梳理
1.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选修一 篇一
合理选择饮食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不可少的反应物,调节体温。
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它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通常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如:谷类,肉类,蛋类,鱼贝类,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薯类,大豆多为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弱碱性。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或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以及防止食物变质等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物质。
4、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为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早期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是盐,糖及醋等,现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_,_和二氧化硫
5、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是为了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成分或微量元素。比如:食盐加碘,酱油加铁,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食品中加维生素,钙,硒,锗等。
2.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选修一 篇二
油脂
1、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①供给人体热量:1g油脂在体内氧化释放的热能约为39KJ,远远高于等质量的糖类和蛋白质。
②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脂肪储存在人体中:成人脂肪约占体重的10~20%。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①定义: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②分类:分为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③油脂是混合物
3、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如磷脂、固醇等。
4、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3.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选修一 篇三
糖的分类
分类标准: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
二糖:能水解生成两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蔗糖、麦芽糖。
多糖: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淀粉、纤维素。
葡萄糖、果糖的化学式都是C6H12O6、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蔗糖、麦芽糖的化学式都是C12H22O1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4.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选修一 篇四
1.铁是人体中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缺铁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蛋类等。
2.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代谢产物的酸碱性分类的。酸性食物C、N、S、P等所含元素非金属元素富含蛋白质的物质举例如:肉类、蛋类、鱼类
3.胃酸成分为盐酸(HCl)。常见的抗酸药成分包括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其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分别为:NaHCO3+HCl=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MgCO3+2HCl=MgCl2+H2O+CO2Al(OH)3+3HCl=AlCl3+3H2OMg(OH)2+2HCl=MgCl2+2H2O
4.R表示处方药,OTC表示非处方药。
5.具有水硬性,存放时应注意防潮。
6.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简称光纤。
7.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5.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选修一 篇五
1.棉花、麻的成分为纤维素,其分子式为(C6H10O5)n,是一种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2.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单位质量提供热量最多的物质。
3.油脂在酸性或酶的作用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油脂的碱性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
4.氨基酸的通式为RCHNH2COOH,分子中所包含的官能团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
5.羊毛、蚕丝属于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简单方法:灼烧有特殊气味
6.蛋白质的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轻金属盐(如:NaCl、(NH4)2SO4、Na2SO4)后,蛋白质发生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利用该反应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
7.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有铜盐、钡盐等,误食重金属离子后应喝大量牛奶解毒。
8.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称为必需氨基酸。
篇3:高二化学选修一梳理
“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选修一合理选择饮食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 性不相同,他是指食物的_________或_________,是按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分类的。例如,由C、N、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____:C变成________,N变成________,S变成________,P变成________,这些最终产物是 _________,使体液呈________。又如某些蔬菜、水果多含K、Na、C a、Mg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_________,使体液呈______。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物的___、___和___,或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根据______和______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4、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 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期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是__ ___、___及___等,现在常用的防腐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是为了 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选修一合理选择饮食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4:高二化学选修一梳理
1.高二选修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一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高二选修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二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3.高二选修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三
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4.高二选修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四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5.高二选修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五
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OH-+3H+==Ag++2NH4++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
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
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RCHO+2Ag(NH3)2OH→2Ag↓+RCOONH4+3NH3+H2O
篇5:高二化学选修一梳理
(一)分子晶体:
构成晶体的微粒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是分子,不存在离子。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等。
分子晶体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它是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曰?力。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分子晶体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不导电。
对于某些含有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的原子和氢原子的分子,分子间还可以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的形成条件: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形成,(它不属于化学键)一般表示为 X?DH…Y。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就是氢键。氢键同样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密度,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
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没有氢键的分子密堆积排列,如CO2等分子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以一个分子为中心,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存在。
还有一类分子晶体,其结构中不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同时还存在氢键,如:冰。此时,水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水分子与之相邻。称为非密堆积结构。
说明:
1、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分子中各原子一般以共价键相结合。因此,大多数共价化合物所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如:部分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以及绝大多数的有机物等都属于分子晶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如:由单原子构成的稀有气体分子中就不存在化学键。也不是共价化合物都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等物质属于原子晶体。
2、由于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因此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其分子式,即只有分子晶体才存在分子式。
3、分子晶体的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相结合,因此,分子晶体具有熔沸点低、硬度密度小,较易熔化和挥发等物理性质。
4、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的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一般而言,分子的极性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
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的结构有关:在同样不存在氢键时,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增大;对于分子中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一般比没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存在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存在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
6、分子晶体的溶解性与溶剂和溶质的极性有关:一般情况下,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D?D这就是相似相溶原理。
(二)原子晶体:
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称为原子晶体。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共价键,由于共价键的键能比分子间作用力要大得多,因此原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沸点和硬度,一般不导电(硅属于半导体材料),一般不溶于溶剂等性质。
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和碳化硅等。
2、原子晶体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相互连接,但并不是存在共价键的晶体就是原子晶体。如:水、干冰等晶体都存在共价键,但它们属于分子晶体。
3、判断晶体类型的依据:
(1)看构成晶体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对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对于原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
(2)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或硬度)。一般情况下,不同类晶体熔点高低顺序是原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得多,硬度、密度也要大得多。
(3)依据导电性判断: 分子晶体为非导体,但部分分子晶体溶于水后能导电; 原子晶体多数为非导体,但晶体硅、晶体锗是半导体。
(4)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Si-O键能,所以CO2分子更稳定。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选修三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