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高考天气与气候

地理高考天气与气候

2025-01-31
地理高考天气与气候

篇1:地理高考天气与气候

[典型例题]

例1.下面是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      ____自然灾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差异的存在,使冬季海陆形成闭合的气压中心。在北半球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区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答案:(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偏北风 西北风 (3)下沉 晴朗 (4)沙尘暴 (5)加强植树造林

例2.图2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

2. m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3.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有晴    D.m地晴,n地有雨

4.图3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根据图中等压线和气流流动情况分析可知,图中虚线是低压槽线。并在低压槽中存在着一个锋面,根据锋面两侧的气流运动情况可以判断该锋为暖锋锋面。由题意可知m地位于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

3.n地距锋面较近,处在冷气团一侧,位于暖锋之前,由于暖锋为锋前降水,故阴雨天气。m地位于锋后,且距锋面较远,应为晴朗天气。

4.由图可知n地经历了一次暖锋过境过程,过境前处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较低,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气温上升较快,过境后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

答案:2、A  3、D  4、B

例3:<<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图,回答5—6题。

5.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6.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5.从图中的信息可得知真腊位于中南半岛,从温州前往真腊的航海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古代航海的动力主要是风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在冬季前往真腊是最佳时间。

6.本题可以直接从图上判断真腊是热带季风气候。也可以从背景材料②分析,气候终年高温如夏,有明显的干湿季,符合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再结合真腊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确定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5、A  6、B

篇2:地理高考天气与气候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低压、高压系统。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1、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  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季的寒潮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4)冷锋、暖锋的识别:

2、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

气  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

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

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二、气候的形成与类型

1、天气和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

(3)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

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

3、气候类型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

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

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2)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⑤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⑥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

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海陆等压线分布于风向

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各地气压高低不同,并且时刻在变化,导致实际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等压线不仅是弯曲的,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个等压线闭合的低压和高压中心。低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四周流向中心。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降低。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中心流向四周,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高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在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南亚季风: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的影响,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南移,形成南亚的东北季风。

3、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夏季雨带的影响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为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锋面,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由于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的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

篇3:地理高考天气与气候

高考地理知识点天气、气候与人类及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知识点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过境时与过境后气温、气压、天气的变化。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冬季的寒潮、沙尘暴(冷锋)、梅雨(准静止锋)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锋面气旋温带气旋,东面暖锋、西面冷锋。暖锋锋前、冷锋锋后一侧阴雨。

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20-35。季风环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30-40西岸。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40-60大陆东岸(仅东亚)。季风环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篇4:地理高考天气与气候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不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含义;

  (2)地理计算能力差。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可简单归纳如下: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4.地形与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5.山脉与气候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别的气候特征,而且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的水分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JP3〗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