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汇总

高中生学习方法汇总

2025-03-01
高中生学习方法汇总

篇1:高中生学习方法汇总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汇总

1.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

(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

(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1.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

(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2.平时利用百科全书查找不懂的事项

篇2:高中生学习方法汇总

刚刚升入新高一的同学,都有一种困惑,甚至恐慌,高中生活要如何适应,人才济济的高中,是否还能保住原来的成绩。正是这种心理,让一些学生和家长都很心急。下面是中国教育在线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学期: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一)

新学期: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二)

新学期: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三)

新学期:高中生学习方法指导(四)

篇3:高中生学习方法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附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整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是遗传与进化,那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点有哪些呢?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2、 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 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l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1 ;(A+C)=(T+G)l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l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 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l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l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l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⑵病因 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1、基因突变的原因 有内因和外因

⑴诱发突变(外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如何学习高中生物

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