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核心知识点精讲

篇1:高考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核心知识点精讲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两者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明确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二重性;要明确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反作用的原因,这就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地分析、判断和预测,促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以先进于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表现。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和特点(略)。
2、准确把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领域来看,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二是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导向作用。②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性质来看,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人生选择起积极作用;二是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活动、人生选择起消极作用。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价值观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1、个人和社会: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方面,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条件;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
2、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①个人活动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的发展靠全体成员的自觉努力来实现。要明确任何人的个人活动都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作用,要注意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形式上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在性质上有促进、推动作用和阻碍、破坏作用之分,在数量上有大小之分。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环境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①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个人离不开社会和集体,个人利益的时限、个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发展,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社会和集体离不开个人,社会集体利益是由个人创造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才能实现。
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更具有根本性的特点,占首要的地位。
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国家、集体利益是人们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体现,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常常会发生矛盾。
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⑤要注意个人利益有正当个人利益和不正当个人利益之分。要保护个人正当利益,不能把实现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等同起来。个人主义以个人利益至上,表现为以牺牲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为手段,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②把握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原因。
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要求。
-正确认识和实现人生价值
1、人生价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
②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③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内容的要求: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原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它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它既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又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统一,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又要看个人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3、在实践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①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努力改变不利条件。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埋头实干,发扬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④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⑤树立崇高理想,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奋斗结合起来。
-理想和现实
1、理想的含义和崇高理想的作用
2、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内容和关系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①内容(略)
②方法论意义: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对职业理想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既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自身的实际。
③实际运用:分析说明中学生应树立崇高理想,把远大的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2:高考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核心知识点精讲
人生观部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高考政治知识点:之人生观与价值观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价值观部分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高考政治知识点:之人生观与价值观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人生观与价值观知识点的内容请考生时刻注意完善并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篇3:高考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核心知识点精讲
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的第一飞跃。认识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获得物质成果。
2、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的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所不同的是真象是事物本质的如实表现,假象是本质的歪曲表现。由于都是客观的,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或由一个层次进到另一个层次。认识的扩展是指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广阔领域中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向前推移是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移,或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4、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肤浅向深入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无限反复。每次反复都使认识进入比较高一级的领域。
5、要注意真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6、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作用。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也是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②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的原因。
8、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要用集体主义来调节。
9、意识的反作用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坚持集体主义是相通的。
10、个人的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含义不同,方向目的不同,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和把个人利益摆的地位不同,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也不同。
1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基础是生产关系)来看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能理解为某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相对于动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不是唯一属性。
1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社会人生价值中的地位来看的。要重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唯物论,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辩证法。
15、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认识发展观是辩证法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16、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结合政治常识一起把握。
篇4:高考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核心知识点精讲
人生观部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篇5:高考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核心知识点精讲
高考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之价值观、人生观知识点分析!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含义(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6、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把握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