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2025-01-15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篇1: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知识点概述

所属知识点:[经济与生活]

包含次级知识点:货币的本质 、 货币的种类和形式

知识点总结

我们要学习货币的本质这个考点

首先要了解商品及其两个基本属性,因为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商品之所以交换第一它对人们有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第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根据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这就形成了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交换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由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再到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而货币的基本职能就是货币本质即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看重货币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这样自身毫无价值而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纸币应运而生。

(纸币印刷、发行等费用忽略不计) 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但是,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生活中,我们进行商品交换,直接用货币支付,我们称之为现金结算。如果是大宗商品进行交换就需要通过银行转账来结算,我们称之为转账结算。进行结算的信用工具都是由金融机构发行并管理的,信用工具有两种:信用卡和支票。 如果在国际上进行经济往来,需要结算,必须利用外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而要把外汇兑换成本国货币就必须了解汇率,即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常见考点考法

在平时的考试中,能够利用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来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以及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商品的质量、喜欢购买物廉价美的商品等现实问题。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就需要利用货币的职能来解答。高考中侧重于运用,如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国家和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及维护食品安全问题。运用纸币与通货膨胀的知识分析当前物价升高,通胀预期增强及其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以选择题为主,多采用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背景材料。 对于货币与财富这个考点我们只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即可。

虽然结算与信用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信用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用工具。然而无论是高考还是其他考试中对这个考点的考查较少,以了解为主。关于外汇和汇率,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近几年高考题中以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多次考查。无论是高考还是其他各类考试都要把次知识点作为备考的重点。运用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等知识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问题及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和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常见误区提醒

判断某种物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二是否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是否同时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的物品不是商品。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典型例题】 (江苏高考)7.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

A.属于公共物品 B .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的实现形式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该公司免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公共物品,而属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 值,A、C、D错误;题干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通过费用的方式进行交换,而是通过隐性交换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即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B正确。

【答案】B。

【总结升华】分析物品是不是商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但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还要学会发现和利用它的隐性条件。 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说明对于经济的影响。 第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商品劳务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本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典型例题】 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A.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汇率升高,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C.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世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增加,表明人民币汇率升高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考核考生的识记能力。

【解析】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A将外汇和汇率混同了;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不能笼统地说汇率升高或跌落,B排除;D本身说法错误。C项符合题意正确。

【答案】C

【总结升华】 本题考查的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运用知识进行简单判断的能力。

篇2: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知识点概述

本知识点重点是理解价值与价格 的关系;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关系与价格是相互制约

巧记方法: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价低,供小价高(相反);

价格影响供求——价高供大,价低供小(一致)。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物以稀为贵)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货多不值钱)

巧记方法:对谁有利就是谁的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二者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巧记方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样形成的价格,既反映商品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状况,对消费者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具有灵敏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知识点二:商品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

1.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含义

商品价值量通常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某种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即个别企业或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另一类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

知识点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所以,价值规律包括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两部分内容,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常见考点考法

【例1】(09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 2 B.4 C.8 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答案】B

【例2】(09安徽卷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

【解析】该题考查计算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设为X,则1* 260= (1+30%)X,得X=200元。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200=400元。故选B

【答案】 B

【例3】(09浙江卷28)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供求变化只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③4说法有误,③应该是价值决定供求4应该是价格涨跌通过供求实现的,材料里面齐国国王命令先穿丝质衣服后穿布衣,影响了人们的需求,进而影响了邻国的生产,有影响了商品的价格。所以价格的涨跌还是因为供求的影响而变化。

【答案】 A

常见误区提醒

一定要注意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和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计算题.

篇3: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一、货币的本质

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 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考点 1:货币与财富: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考点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是……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 3: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

篇4: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知识点概述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纸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知识点二:商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

常见考点考法

涉及到的考点很多: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历史;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其他职能;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问题

常见误区提醒

误区提醒一: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