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分配知识点精讲

篇1: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分配知识点精讲
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简述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原因?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A.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哪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适用于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注:①公有制企业里面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②国家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所得、按个体劳动所得、按劳动力要素所得)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资本、土地、管理、技术等要素所得)。
4、我国为什么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意义: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分配知识点精讲
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公平不在于差距的大小,而在于差距是否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差别既不能影响社会稳定,又能给人以激励,促进效率。
(2)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措施: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注: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措施: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什么叫效率?我国为什么注重提高效率?
(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原因:①提高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②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第二,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①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分配知识点精讲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培养合格的公民,加大公民意识的培养。高中生处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必须给予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小编准备了高一级必修1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是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土地等。
C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A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B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A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B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4、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3)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6、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进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7、为什么要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8、怎样兼顾效率与公平?
A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级必修1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4: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分配知识点精讲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