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要点:深入理解人生观与价值观

篇1:高考政治复习要点:深入理解人生观与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的第一飞跃。认识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获得物质成果。
2、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的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所不同的是真象是事物本质的如实表现,假象是本质的歪曲表现。由于都是客观的,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或由一个层次进到另一个层次。认识的扩展是指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广阔领域中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向前推移是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移,或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4、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肤浅向深入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无限反复。每次反复都使认识进入比较高一级的领域。
5、要注意真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高考政治复习指导:人生观和价值观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6、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作用。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也是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②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的原因。
8、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要用集体主义来调节。
9、意识的反作用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坚持集体主义是相通的。
10、个人的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含义不同,方向目的不同,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和把个人利益摆的地位不同,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也不同。
1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基础是生产关系)来看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能理解为某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相对于动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不是唯一属性。
1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社会人生价值中的地位来看的。要重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唯物论,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辩证法。
15、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认识发展观是辩证法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16、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结合政治常识一起把握。
篇2:高考政治复习要点:深入理解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政治高三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篇3:高考政治复习要点:深入理解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部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高考政治知识点:之人生观与价值观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价值观部分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高考政治知识点:之人生观与价值观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人生观与价值观知识点归纳的内容请考生时刻注意完善并深入理解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