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三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

高三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

2025-08-13
高三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

篇1:高三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必修历史同步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答案】D

2.(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答案】C

3.(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答案】D

4.(安徽文综历史,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

图4 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答案】B

5.(四川文综历史,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篇2:高三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

1.(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答案】B

3.(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答案】C项3分,B、D项1分,A项0分

篇3:高三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

篇3:高三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

1.(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答案】C

2.(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答案】C

2.(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答案】B

3.(北京文综历史,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图6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答案】C

4.(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D

5.(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答案】C

6.(上海历史,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答案】C

7.(上海历史,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答案】C

8.(四川文综历史,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9.(四川文综历史,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