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解析

2025-07-04
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解析

篇1: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解析

题目中能否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最显著的标志是“光滑”二字。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多种,要认真区别开来。如果用E表示总的机械能,用EK表示动能,EP表示势能,在字母前面加上“△”表示各种能量的增量,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表达式除一般表达式外,还有如下几种:E1=E2;EP1+EK1=EP2+EK2;△E=0;△E1+△E2=0;△EP=-△EK;△EP+△EK=0等。需要注意的,凡能利用机械能守恒解决的问题,动能定理一定也能解决,而且动能定理不需要设定零势能,更表现其简明、快捷的优越性。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盘点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解析易错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篇2: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解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

定义: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即E=Ek+Ep。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公式:Ep=mgh;h――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参考面

①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②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

若参考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

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变与参考面选取无关。

●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

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

●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之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WG=Ep1-Ep2

【弹性势能】

●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

●弹簧的弹性势能:

Ep=1/2kx2

影响弹簧弹性势能的因素有: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弹簧形变量x。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WF=Ep1-Ep2

弹力做正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增加。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E1=E2

Ek1+Ep1=Ek2+Ep2

ΔEk=-ΔEp

ΔE1=-ΔE2

机械能守恒条件:

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外力不做功或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

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始末状态的机械能;

④列方程、求解。

篇3:高考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解析

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计算出瞬时速度,即可验证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实验目的】

学会用打点计时器验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电源、重物(附纸带夹子)、刻度尺、铁架台(附夹子)、导线。

【实验原理】

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计算出瞬时速度,即可验证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

2.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重复实验几次,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5.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在纸带上选取方便的个连续点1,2,3,4,5,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

6.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