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卷答案解析

篇1:历史期末卷答案解析
1.D 楚辞句式自由灵活,与《诗经》不同。
2.B 杜甫创作的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被称为诗史。
3.C 提取题干中的继东坡南宋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B 解答本题可从散曲、小说繁荣的原因方面考虑,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是这两种文学体裁发展的重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项。
5.B 本题主要考查屈原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结合屈原的遭遇以及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他借诗歌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6.A 本题在解答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多角度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7.(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政权分裂、南宋偏安一隅、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4)文学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解析:(1)(2)两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3)(4)两问则要注意文学作品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
篇2:历史期末卷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扣住限制性条件道家学说。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A项中的崇功利,尚干涉,C项中的同情公室,D项中的深信政府万能都体现的是人为。B项则体现了无为思想。
5. 【答案】B
【解析】A项图片是金字塔,属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B项图片是《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C项雕塑属于古罗马文明成就,D项建筑是希腊帕台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故选B。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 能力。从材料中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一有效信息,可以分析出,涉及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电气时代的电灯等发明符合这一概念。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B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D
【解析】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字。这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答案】D
【解析】黄宗羲的主张本质上仍属于儒学的范畴,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故①②④都是对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的正确理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故③本身有误,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各家的主要主张,意在考查学生对各家学说的区别能力。解答本题必须先弄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这反映出作者主张诸侯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不要相互残害。这是墨家的兼爱的思想。
13.【答案】A
【解析】168 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历史原理》出版,经典力学体系建立,其他三项都无法满足题目的时间要求。
14.【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 失了这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 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这种不平等的扩大就出现了奴役和贫困。这段话表明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故选择A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咏物见诗如见画和文人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可知A项符合题意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23、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3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文学艺术和时代的关系。把《哀悼基督》放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这个具体的环境中,思考它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化上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点,要把小说的繁荣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正确理解它繁荣的原因。
【解析】(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2)小说的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
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场阶层壮大;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倾向于追求荣华富贵、张扬个性。
18.【答案】(1)仁;克己复礼。
(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 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从材料主旨可得出结论。 第(2)问,从材料的五常、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即可判断其出发点,根本目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第(3)问,把握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面解答即可。 第(4)问,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儒家修身、齐家等思想解答。 第(5)问,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 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
19.【答案】(1)1929~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增加,市场萧条,电影业受到影响。
(2)20世纪代电视在美国家庭普及。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脑、互联网逐渐普及,冲击了电影业。
(4)①说明电脑技术可以有无限的视觉形象创造力,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挑战了传统观念。②在现代科技影响下,观众欣赏习惯和要求开始变化,更注重视觉感官欣赏和刺激,使得导演更加注重当代高科技的运用。
【解析】从材料一中这一特定的经济大危机时间就可归纳第(1)问答案。回答第(2)问的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二中代中期这一时间信息去判断此时美国电视的普及。第(3)问从材料三中信息八九十年代可推知电脑、互联网此时已逐渐普及,据此去思考答案。第(4)问可结合材料信息与传统电影技术加以比较而得出答案。
20.【答案】(1)达?芬奇 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运动
(2)伏尔泰(卢梭等)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3)新文化运动
【解析】
21.【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起源(或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阶段:构建理想社会。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23、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3
【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1概括普罗塔戈拉的主要观点;第(2)问要围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人文主义作答;第(3)问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应从宣扬理性主义方面分析;第(4)问应注意归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22.【答案】 (1)追求:人权。不同:新文化运动追求的是民主与科学。
(2)原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开始的,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巨大压力,国家复兴与民族觉醒的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追求救国的武器民主与科学。
(3)相同:两者都对各自的民主革命具有相似的导向作用。
分析:欧洲启蒙运动为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启蒙运动与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第(1)题的回答一定要结合所给材料,从材料一回答第一问,从材料二回答第二问。第(2)题的回答不但要结合材料,也需要联系所学相关知识。第(3)题的回答一定要抓住设问要求的角度。也就是要求回答中西思想运动对民主革命的影响。
23.【答案】(1)教育方面的贡献: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不同结论:材料1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2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评价原则: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1、2中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等信息,从办学形式、教育思 想等方面进行回答;第(2)问中的相同方法可依据材料1、2中有他的落后一面有卓越的贡献等信息进行判断,不同结论可联系材料1、2中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等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注意从评价原则的角度进行思考。
24.【答案】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高中第四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答案解析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3:历史期末卷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分)
1-10答案DCCBCBBADD
11-20答案BADDBACBCB
21-30答案CABCAABCCA
31-40答案BDDCCDACCB
41-50答案ABDBCDADBC
一、(共15分)
1.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小农经济下的自耕农是王朝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2分)
2. 现象: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2分)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从中国掠夺原料,加速中国农产品商品化。中国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3. (6分)
二、(共19分)
1. 变化: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2分)
2. 特点:范围广泛,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2分)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具有海上交通的便利条件(或优越的地理位置)。(4分)
3.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3分)
建立经济特区: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3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3分)
三、(共16分)
1. 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分)
2. 美国正在经历着经济大危机。(2分)影响:使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4分)
3. 突破: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作用:推进了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4分)
吱了和你战高中:
高一期末考试试卷:历史篇
高一期末化学考试答案与解析
高一期末考试试卷:化学篇
高一期末地理考试试卷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