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家长必读:少说7句话 多做8件事

家长必读:少说7句话 多做8件事

2025-04-10
家长必读:少说7句话 多做8件事

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许多初三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学生来说,每天的学习任务已经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而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则担心孩子的未来是否能够顺利进入理想的高中,进而考上重点大学。然而,家长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备考期间的心理状态,过度的关注和唠叨反而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心理负担。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专家建议,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在备考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学生的心声

北京二十中初三生朱灵表示:“我真不想参加中考了,爸妈总爱唠叨:‘考上某所好高中,就有机会考上重点大学。’我很想对他们说:‘爸爸妈妈,请别总唠叨中考!’” 朱灵的烦恼并非个例,许多初三学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由于家长对中考的过度关注,孩子们不仅在学校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难以得到片刻的宁静。

石景山某中学的初三生杨欢每天最担心最害怕的就是回家见到父母。只要一回家,父母就忙开了,做很多好吃的,还不停唠叨前几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她苦恼地说:“我本来是想回家清静清静,学校太累了,可回家也好不到哪儿去,老妈总是说‘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高中,你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东城区的白女士也委屈地说:“考试越来越近,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是担心孩子中考的事,她一回家我就问她学习的事,惹得她很不开心。” 白女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的做法却无意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专家建议

北京第十一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焦继峰指出,初三生的学习任务本身已经非常紧张,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关注,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随着中考日益临近,家长们对中考的关注甚至比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考试已不只是考生自己的事了,也是家长的事。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中考,尽量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压力。

焦继峰建议,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整,尽量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孩子学习一天已经很累了,回到家父母要少唠叨,多与孩子进行轻松的交流,或带着孩子到院子里跑跑步,和孩子聊聊别的话题。通过这些轻松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排除杂念,发挥潜能,让孩子心平气和地复习和应考。

家长少说的七句话

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家长们需要避免一些容易引发孩子反感和压力的话语。以下是七句家长应该少说的话:

1. “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重点高中,你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 这样的比较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力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2. “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 考试固然重要,但过分强调其重要性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即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

3. “你一定要好好考,要为父母争口气,全...

3. “你一定要好好考,要为父母争口气,全家就指望你了。”

- 这种话语会让学生产生过重的责任感,仿佛整个家庭的未来都压在他们身上。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们的努力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

4. “好好复习,考时要超常发挥!”

- “超常发挥”听起来像是鼓励,但实际上会让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正常发挥水平就已经很好了,不必追求超出自己能力的表现。

5. “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

- 虽然家长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专注于学习,但这种做法会使孩子感到被孤立和束缚。适当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有助于孩子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6. “孩子!你千万不能紧张。”

- 紧张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在面对重要考试时。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应对紧张情绪,如深呼吸、适当运动等。

7. “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试考了多少分?”

- 模拟考试的成绩只是阶段性评估,不应成为评价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频繁询问成绩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让孩子感到焦虑和不安。

家长多做的八件事

除了少说那些容易引发孩子反感和压力的话,家长们还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孩子。以下是八个家长可以多做的事情:

1. 我爱的是孩子本身,不是他的成绩或其他。

- 家长应该明确表达,他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成绩或其他外在表现。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应该给予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2. 我最想要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

2. 我最想要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

- 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看到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身体或心理问题时,家长应该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毕竟,只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3. 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

-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期望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家长不应盲目攀比,而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制定适合他们的目标。这样既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又能激发他们的潜力。

4. 平常心看孩子的成绩。

- 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即使孩子的成绩不如其他同学,也不代表他们失败了。只要孩子将来可以很好地做人,家长就应该感到骄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单纯关注成绩更重要。

5. 不要拿孩子与自己比,不要要求孩子超过自己。

-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成长背景和发展机遇,家长不应将自己的遗憾强加给孩子。事业无太大发展的家长也不要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他们走自己的路。

6. 相信孩子能走好自己的路。

- 社会充满竞争,但也充满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鼓励孩子勇敢尝试,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7. 没有必要过分关心、关注孩子。

- 过度的关心和关注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家长应该学会适度放手,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在适当的范围内自我管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8. 从容冷静地面对孩子的考试,别让孩子感到紧张。

- 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家长应该保...

- 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家长应该保持冷静,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考试。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孩子信心和力量,让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中考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家长的一次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通过调整自己的言行,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增加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迎接中考的挑战。

同时,家长也应该意识到,考试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健康、快乐、自信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陪伴他们度过这段重要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