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寒假历史答案

篇1:高二上寒假历史答案
1-5 ACCAD 6-10 CCBBD 11-15 CADCA 16-20 ACDBC 21-25 DDBCC 26-33 BDCDD BDD
34.(25分)(1)主张尊孔;认为孔教是中国文明产生的根本;背弃孔教,文明就会丧失,中国将亡国灭种。(5分)说明了康有为背离了早年的政治思想,向维护孔教方面倒退。(2分)
(2)孔子之道是封建时代之道,不合乎现代社会;孔子之道关心的是君主、贵族的权利和名誉,与国民的幸福无关;(上述两点,答上一点4分,如两点都答上了没有答上下面的内容也只能拿4分)孔教与共和不可并立,维护共和必须打到孔教。(4分)
(3)辛亥革命*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但封建传统势力仍然十分强大;(1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1分)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大量传入中国,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分)但袁世凯仍然主张“尊孔复古”。(1分)
(4)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汲取孔子儒家文明精髓,弘展扬中华民族美德,可促进社会更加平稳、和谐、健康、有序的前行发展。
当今社会个人与集体的矛盾问题,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调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仁者爱人,用礼乐节制调节人的欲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针对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的紧张局势,坚持“和而不同”,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能够包容他人的主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学生答题联系现实说明即可酌情给分)
35.(12分)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2分)
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2分)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2分)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2分)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考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酌情给分
36.(15分)(1)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或封建文化的专制统治)。(6分)共同之处: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2分)
(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弱小;(2分)黄宗羲等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分)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
篇2:高二上寒假历史答案
历史的教训值得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值得珍视,因为里面都凝聚了先驱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牺牲对历史的冷漠不仅是无知,而且是一种忘恩负义。小编准备了高二上学期寒假历史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中第1-18题每题1分,第19-33题每题2分,共48分)
选择题一(1-18题每题1分)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2、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体现了()
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为政以德
3、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
A.社会习俗 B.道德规范 C.法律秩序 D.精神基础
6、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7、他的学说对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有着强烈的诉求,是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述评价中的他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8、农历腊月腊八前后,北方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9、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十六个字称颂的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王维 D.李白
10、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1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这两次指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B.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12、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说: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但这是错误的,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爱因斯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
B.爱因斯坦不赞同人类社会鼓励恶性的竞争
C.爱因斯坦鼓励科学创新 D.爱因斯坦重视培养理性独立的人格
13、,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15、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6、中共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双百方针是指()
A.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科技问题上百花齐放,文艺问题上百家争鸣
C.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17、下列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①实施211工程计划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 ④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A. 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18、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下列文学流派符合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
选择题二(以下每题2分)
19、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经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物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的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20、曹丕问: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邴原便毫不迟疑地答道:父邪。(《三国志卷十一》)。某学者认为邴原的意识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能代表当时社会普遍的社会观念,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位学者认为
A.家族与国家是互斥的,且人们应以孝为先。
B.孝这种家族意识已成为了统治者控制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
C.魏晋时期家族意识超越国家意识,对政治团结产生不利影响。
D.邴原的意识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基本一致
21、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22、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士农工商)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23、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24、奥地利捷克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在他的代表作《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中指出:它(绝对时间)既无实践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种无用的形而上学概念。回到绝对空间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参照系如同在其他任何情况中一样,都是被相对地确定的。这一观点()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
25、《列子》记载了鲍氏以下言论: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据此,可知鲍氏的观点()
A.与爱恩斯坦的相对论有共通之处 B.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有共通之处
C. 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有共通之处 D.与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平等有共通之处
2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27、孙中山在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28、,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29、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30、如果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31、9月邓小平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32、《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33、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对这一剧作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①剧情虽荒诞不经,但寓意深远 ②体现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
③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焦虑 ④现实与传统相互冲突驱使下的精神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
34.(25分)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 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
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
材料三: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何以明之?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7分)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8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4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知识分子)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欧洲都出现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这些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8分)
(2)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材料三把中国的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的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7分)
高二上学期寒假历史题答案
1-5 ACCAD 6-10 CCBBD 11-15 CADCA 16-20 ACDBC 21-25 DDBCC 26-33 BDCDD BDD
34.(25分)(1)主张尊孔;认为孔教是中国文明产生的根本;背弃孔教,文明就会丧失,中国将亡国灭种。(5分)说明了康有为背离了早年的政治思想,向维护孔教方面倒退。(2分)
(2)孔子之道是封建时代之道,不合乎现代社会;孔子之道关心的是君主、贵族的权利和名誉,与国民的幸福无关;(上述两点,答上一点4分,如两点都答上了没有答上下面的内容也只能拿4分)孔教与共和不可并立,维护共和必须打到孔教。(4分)
(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但封建传统势力仍然十分强大;(1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1分)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大量传入中国,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分)但袁世凯仍然主张尊孔复古。(1分)
(4)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汲取孔子儒家文明精髓,弘展扬中华民族美德,可促进社会更加平稳、和谐、健康、有序的前行发展。
当今社会个人与集体的矛盾问题,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调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仁者爱人,用礼乐节制调节人的欲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针对当今世界局部地区的紧张局势,坚持和而不同,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能够包容他人的主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学生答题联系现实说明即可酌情给分)
35.(12分)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2分)
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2分)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2分)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2分)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考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酌情给分
36.(15分)(1)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或封建文化的专制统治)。(6分)共同之处: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2分)
(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弱小;(2分)黄宗羲等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分)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学期寒假历史题,希望大家喜欢。
篇3:高二上寒假历史答案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小编准备了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涂点)
1.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从黄帝说起;另外人们在山东嘉祥县的汉代画像石上也发现了黄帝像。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编造不可深信 .B.黄帝的故事真实可信
C.是否有黄帝其人尚不能完全确定 D.黄帝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2.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与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在距今7000多年的遗址中,出土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漆器、水井遗迹,象牙雕刻,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据此,在河姆渡遗址还可以发现 ( )
A.玉制礼器 B.大型墓葬 C.陶猪形象 D.古城遗址
3. 郭沫若曾写道:洹水___________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上文中的___________应填入( )
A.偃师 B.安阳 C.镐京 D.咸阳
4.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5. 《史记赵世家》曾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倡胡服以习骑射。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根据上文和所学,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
A.现代的裤子可能源于胡服 B.胡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创造
C.民族融合影响服饰的变化 D.汉人的服饰完全被胡人异化
6.《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4,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
A. 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 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
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 D. 士阶层社会地位高
7. 《史记商君列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上文体现的思想是( )
A.严刑峻法治国 B.肯定社会变革 C.激进功利主义 D.主张君主集权
8. 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O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9.《史记萧相国世家》说,汉兴,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萧何改变的主要是( )
A.政令 B.官制 C.法律 D.皇帝称号
10.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郡国制代替郡县制
11. 汉承秦制,但与秦朝相比汉初政令施行的特点是( )
A急切苛刻 .B.宽简疏缓 C.优柔寡断 D.急功近利
12.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了三国时期哪国的历史情况?(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
13. 公元3-6世纪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其中的魏是指( )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14.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上的有效制衡 D. 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
15.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石窟中的飞神,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根据上文,无法推出的结论是( )
A.敦煌飞天的形象在唐朝时期开始形成
B.敦煌飞天文化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C.飞天文化可能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飞天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16. 公元7,唐玄宗下诏:波斯经教,出自大秦 (东罗马帝国),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诏书中所提到的经教(即景教)属于(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7.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世界最大的影响是( )
A灭亡拜占庭千年帝国,破坏了欧洲古典文化
B 建立跨三大洲的帝国,扩大了伊斯兰教传播范围
C阻碍了东西方商业贸易,迫使西方开辟新航线
D重视商业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18.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大体为( )
A.6世纪上半叶和11世纪前后 B. 6世纪下半叶和11世纪前后
C. 6世纪上半叶和12世纪前后 D. 6世纪下半叶和12世纪前后
19.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是( )
A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扩大神学的研究和传播
C开展世俗教育 D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
20. 公元前5世纪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妇女3.2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至多不超过( )
A 4.5万人 B 7.5万人 C 7.7万人 D 16.8万人
21. 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终结的时间和事件是( )
A公元前,罗马帝国的建立 B公元3,罗马帝国的分裂
C公元4,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公元,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22. 关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平民反对贵族长期斗争中产生的
B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D该法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量刑有法可依
23. 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历史学家是( )
A阿里斯托芬 B希罗多德 C修昔底德 D苏格拉底
24.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拥有30多个行省,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 )
A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开始实施公民法
C进一步完善万民法 D颁布《民法大全》
25. 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利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下图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利结构含义准确理解的是
A.国王高高在上,市民与贵族屈居其下 B.国王与贵族权利处至高无上地位
C.教皇与贵族相互联合以共同对付国王 D.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
26. 史学家所谓的中世纪或中古时期指的是( )
A、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时期 B、 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
C、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
27. 资产阶级的前身中世纪市民开始参政始于( )
A采邑制 B 封建等级制 C等级君主制 D君主专制
28. 图中的两人是东西方的杰出治国人物,他们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A.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B.封建自然经济和奴隶制商品经济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东方君主专制与西方的民主法制
29.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 D 罗马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服务
以下每小题3分,共12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纸相应空格内)
30.下面哪些方面正确地反映了埃及金字塔?( )
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②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③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种姓制度的具体体现
④金字塔体现了古代埃及人的来世信仰
A① B①② C③ D①②④
31. 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下列最有可能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
A是辉煌的古典时代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所有公民享有民主权 D希波战争胜利捍卫民族独立
32.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以下最能反映庄园特征的选项是(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 庄园的耕地包括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C庄园农奴与领主间的依附关系十分明显
D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增加
33.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斗争要夺取的权力和常用手段包括( )
①立法权 ②行政权 ③司法权 ④监察权 ⑤金钱赎买 ⑥武装斗争 ⑦召开议会 ⑧创立大学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③⑤⑥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34. 儒学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饮冰室书话》
回答:(12分)
(1)简要叙述我国古代儒学产生、发展的史实。(6分)
(2)如何理解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2分)
(3)列举两个史实说明儒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分)
(4)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下,今天我们应该如何
对待儒学?(2分)
35. 棋盘上的历史
右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
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问题:(15分)
(1)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何时?(1分)
(2)请解说一下棋盘上楚河、汉界
的来历。(4分)
(3)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
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
古代的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2分)
(4)作为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相制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8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 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评价迁都的影响。(6分)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37.试述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共同特征。(16分)
38. 下图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的示意图,仔细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13分)
(1)图一中的政治体制是在哪件重要历史事件之后形成的?该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2)图二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简要概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
(3)扼要概述图二中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2分)
(4)同图一的政治体制相比,图二政治体制有何历史进步性?(2分)
(5)王权在强化过程中与等级代表会议(新型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最后走上对立。请用叙述的方式论证这一观点。(3分)
39.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观察下图,
回答问题。(12分)
公元3,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奴隶制大田庄在东罗马帝国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贸易关系,是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成为繁荣的工商业中心。
《罗马法论纲》
结合材料和已有知识分析评价罗马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影响。( 12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学期历史寒假练习,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