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

篇1: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
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2)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例1:参考初中第三册地图册P.7,或课本P.44-45 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C,海南00岛16C以上,温差达48C。)
分析原因: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0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 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0一月份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0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C,
00海南28C,南北温差只有12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C(地形因素)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A.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5000,比例尺变大。
B.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C.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1)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3)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篇2: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3:高中地理地图知识点
高中地理一定会出现的知识点:地图知识,高三的同学们都已经进入最好的高考调整阶段,高一、高二的同学也进入了复习备考期末阶段,就地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不管是那个阶段的学生,这块知识都是需要不断复习的!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
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
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
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
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
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