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篇1: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高二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区域的影响
(一)西气东输
1. 路线
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管道上海
2.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上有所不同,列表分析如下: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调水对长江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讲,调水对调出区(即水源区)有一定影响。应该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东线调水区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三)西电东送
1. 线路
北线:山西、内蒙古、黄河上游火电、水电华北(京津唐)
中线:三峡、长江上游水电华东(沪宁杭)
南线:珠江上中游、贵族、云南水电、火电华南(珠三角)
2.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的影响
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的影响
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篇2: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上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开发利用格局: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
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最大短缺地区
2、西气东输:
能源输送大动脉 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 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
深远影响: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经济格局(轻重工业的
调整)
西部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综合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注意]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高二地理上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3: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地理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经济生态社会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交通压力。
篇4: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高二地理知识点1. 背景: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另一方面,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结论: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篇5: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小编准备了地理高二上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学习重点: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课前复习: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的原因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4: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各有什么优势?
带问题预习新课:
1、阅读课本P82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国进行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跨区域进行资源调配的工程主要有哪些?
2、阅读课本P82 图5.1,牢记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起迄点,全长。思考:如何识记西气东输所经过的省份?
3、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4、西气东输的意义?
5、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学习:
知识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很不均匀②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③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④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知识点二:西气东输工程简介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三部分: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分两条中路线:①一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主青干管道全长4200千米。②二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
特别提醒:①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资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等。③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是相对的。如果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当,可再生自然资源也会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④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矿物能源,并不是说使用天然气不会产生大气污染,只是较煤炭和石油的污染物少,同时它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同样需要节约利用。
知识点四: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供不应求;;中西部内陆:资源丰富,需求量小,供大于求。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及交通问题,所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⑶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奖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时期战略接替区。 知识点五:影响:
⑴总体影响: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总结归纳: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⑴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⑵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⑶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
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⑷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这一问题,需人两个角度即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高二上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6: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学价值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篇7: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地理高二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 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篇8: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规律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一、原因──供需两方面
1.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富集区。
2.明确该资源贫乏区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1)为何分布较少;
(2)为何需求量大;
(3)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如利用率低、浪费等)。
二、解决资源短缺途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1.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
2.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
三、线路选择
1.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
2.考虑线路的造价。
3.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
4.考虑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5.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四、意义──输出地和输入地
1.输出地
(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3)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维护社会稳定等。
2.输入地
(1)缓解了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
(2)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个”推知“类”,掌握普遍的规律性原理,能宏观分析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
(学以致用)讨论西电东送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西电东送工程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1)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2)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3)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迁移,验证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
篇9:高二地理:资源跨区域调配关键知识点解析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