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铜化合物深度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铜化合物深度解析

2025-07-0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铜化合物深度解析

篇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铜化合物深度解析

  1.铜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铜是紫红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不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3.氢氧化铜

  (1)物理性质: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

  4.铜盐

  (1)Cu2(OH)2CO3的名称碱式碳酸铜,是铜绿的成分,是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锈蚀的结果。

  (2)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3)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Cu2+作为一种重金属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因此人们利用了它的这一性质用胆矾、熟石灰、水配成了波尔多液,用来杀灭植物的病毒。

  备注:

  ①无水CuSO4只能作为水的检验试剂,但不能作为水蒸气的吸收试剂而用于除杂。

  ②常见铜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生物炼铜的优点

  a.成本低

  b.污染小

  c.反应条件简单

  d.含量(品位)很低的矿石也可以被利用

篇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铜化合物深度解析

一、网络图的构建

网络图的构建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谁来构建,构建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构建,什么的网络图最有效,这样几个问题。

1.网络图应该有学生来构建。绘制一个完美的网络图,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不少教师和复习资料都是替学生先做好网络图,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转变关系。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效果要大大折扣。构建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精加工过程,由学生自己来绘制知识网络图,本身就是一次知识的复习梳理和结构化的过程。学生首先要盘点所学的主要内容,区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其次要寻找构建主线,使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建立关系。这实际上要求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整体地理解知识的结构关系,并进行组织、整合。同时,编制知识网络图,还可以使学习者意识并发现对不熟悉的新知识的模糊理解。

2.网络图应该网那些核心知识不少教师或资料上的网络图,总是尽可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网的都网进去,甚至把其它单元能联系上的也都网进来,结果网络变得庞大繁杂,给人看了很乱很烦,学生很难能够将这样的网络图牢固地记住,结果事与愿违,最后连核心知识都未能记住。好的网络图应该突出核心知识,及其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删去繁杂的枝节,各单元网络图之间,尤如电路中集成块之间,通过几根导线有序相连。

3.网络图应该简洁精致。心理学研究表明,简洁精致的网络结构能够能够节省记忆资源,有利于精确的保存和提取,繁杂、粗糙的网络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得模糊。经验告诉我们,规则、对称、完整的几何图形总是容易掌握。因此,构建的知识网络图要尽可能的简洁、规则、完整。

4.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网络图构建的方法因知识特点、学习者的个性而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元素价态不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可以采用封闭式的几何结构,多变价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宜根据化合价由低到高的变化为主线。如下图所示。

二、巧妙利用网络图复习元素化合物

巧妙地运用元素化合物的网络图,不仅能够复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同样也能复习它们的结构、制取及其应用。现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例进行说明。

如我们现在选择第一个知识点NH3进行复习,先在网络图中找到NH3的节点,激活相关记忆,然后按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用途为线索进行复习。

1.NH3的结构氨分子为的电子式为,呈三角锥形。

2.物理性质:氨气极性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易液化,可以作制冷剂。

3.化学性质:网络图中凡是箭头由氨气指向其它知识点的,都是氨气的性质,箭头指向左右方向的,为氧化还原反应,上下方向的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氨气有如下三个化学性质。即碱性(NH3NH4+)、还原性(NH3NO)和热不稳定性(NH3N2)。

4.制取:凡图中箭头由其它物质指向NH3的,理论上都可以用来制取氨气。由图中可以看出,氨气由三种制取方法,一是铵盐的分解,二是铵盐与碱反应,三是N2和H2合成氨。其中第二种方法即使常用的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第三种是工业上制取氨气的方法。然后,可以再由这两点延伸,复习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收集方法和干燥方法;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

5.应用:氨气可以直接用作氨肥,也可用来生成固态氮肥(NH3NH4+),氨气另一个最重要的工业用途就是制取硝酸,即氨氧化制取硝酸(NH3NONO2HNO3)。在实验室中,我们也通过氨气来检验铵盐的存在(NH4+NH3)。

以上氨气的性质和用途都可以通过网络图进行复习,同样,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等其它知识点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复习。

有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工业生产工艺,其流程图我们同样可以在网络图中找到,如根据上面所绘制的铝及其化合物的网络图,由Al2O3出发,向右和向左,我们可以分别找到由铝土矿提取铝的两种方法的流程图。

碱溶法:Al2O3(铝土矿,含Fe2O3、SiO2等杂质)NaAlO2Al(OH)3Al2O3Al

酸溶法:Al2O3(铝土矿,含Fe2O3、SiO2等杂质)AlCl3NaAlO2Al(OH)3Al2O3Al。

篇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铜化合物深度解析

篇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铜化合物深度解析

  1.有机高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又叫聚合物或高聚物。

  n值一定时,有确定的分子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分子质量×n。一块高分子材料是由若干n值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混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几乎无挥发性,常温下常以固态或液态存在。固态高聚物按其结构形态可分为晶态和非晶态。前者分子排列规整有序;而后者分子排列无规则。同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兼具晶态和非晶态两种结构。大多数的合成树脂都是非晶态结构。

  组成高分子链的原子之间是以共价键相结合的,高分子链一般具有链型和体型两种不同的形状。

  (1)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2)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3)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1)加聚反应

  小分子物质以加成反应形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① 均聚反应:仅由一种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

 

  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

  按来源可把高分子分成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

  (2)按性能分类

  可把高分子分成塑料、橡胶和纤维三大类。

  塑料按其热熔性能又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和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两大类。前者为线型结构的高分子,受热时可以软化和流动,可以反复多次塑化成型,次品和废品可以回收利用,再加工成产品。后者为体型结构的高分子,一经成型便发生固化,不能再加热软化,不能反复加工成型,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

  塑料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尤其是体形结构的高分子),作结构材料使用。

  纤维又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后者又可分为人造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和合成纤维(如尼龙、涤纶等)。人造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如短棉绒、竹、木、毛发等)经化学加工处理、抽丝而成的。合成纤维是用低分子原料合成的。

  纤维的特点是能抽丝成型,有较好的强度和挠曲性能,作纺织材料使用。

  橡胶包括天然胶和合成橡胶。

  橡胶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高弹性能,作弹性材料使用。

  (3)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通用高分子,工程材料高分子,功能高分子,仿生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分子药物,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和生物高分子等。

  4.由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推单体的两种方法

  (1)由加聚聚合物推单体的方法

  边键沿箭头指向汇合,箭头相遇成新键,键尾相遇按虚线部分断键成单体。

  (2)由缩聚物推单体的方法

  “切割法”。断开羰基和氧原子(或氮原子)上的共价键,然后在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羟基,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连接氢原子。

  找单体时,一定要先判断高聚物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运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找准分离处,聚合时的结合点必为分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