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册期末重点知识汇总

篇1:高一物理下册期末重点知识汇总
四、机械能
1、功和功率
(1)功①"一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是指物体受到这个力的作用,且在____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
②功是______量,但有正、负,用以表示研究系统的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得失。判断功的正、负就看___与______方向间的夹角是_____于900(正功)还是_______于900(负功)。
③功的计算:a.W=_________(适用于计算恒力的功);b.W=_______.(P为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c.用动能定理(变力的功必须用动能定理求);d."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是指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做功的_________和,也是合外力的功。
④功是____________的量度。
a.重力做正功等于重力势能的________量;重力做负功等于重力势能的_________量,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其他力是否做功无关。
b.弹簧的弹力做正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小量;弹簧的弹力做负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增大量。
c.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_______的变化。
d.除重力(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______能的增量。
(2)功率
①定义:功与________________的比。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______的物理量。
②定义式为:P=_________(常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③功率的计算公式:P=__________,式中θ是F与v间的夹角。当v是平均速度时,计算的就是相应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④以额定功率行驶的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因为P=FV,所以牵引力与车速成反比。由F-f=ma知,汽车做加速度逐渐_______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此时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此时P=______。
2、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
3、重力势能:
①由物体和地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对位置所确定的能.
②质量为m的物体相对于_____平面的高度为h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_______。
③重力势能是__量,但有正、负。重力势能为___,表示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____,表示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
④判断重力势能是变大还是变小,就看_________。
⑤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_______有关。
5、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外力对物体做_____的等于物体_____的变化量。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②分析研究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注意研究过程中力的变化),求各个力在研究过程中做的总功的表达式(注意各力功的正、负).
③据动能定理列方程④代数据,求解.
6、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______________做功,则动能和势能发生____________,但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五、分子和气体定律
1.分子动理论的规律是(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原理是把油膜看成是_______厚度,并且分子间_____排列,分子的直径d=__________
3.任何1mol物质所含的粒子数是恒定的,为______个,成为_____________常数。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L.
4.气体压强10产生的微观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并撞击_____而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压力进而产生压强。同一气体内部各点的压强________。20气体压强的单位:1atm=___cmHg=__________Pa,对水银柱:ρgh(Pa)=hcmHg。30气体压强的求法: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
5.热力学温标是把查理定律"外推"到压强为零而引入的。把_________0C规定为0K,叫绝对零度(它是低温的极限);就每一度的大小而言,与摄氏温度相等。故有:T=273+t(K);ΔT=Δt,但1K≠10C。
6.DIS测定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实验中,气体的压强由_______传感器测得,为了保证气体的温度不变,(1)手不能触碰_____________(2)推拉活塞时要求___________.
7.查理定律的内容是(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C,增加或减少的压强是00C压强的_________,(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________.
篇2:高一物理下册期末重点知识汇总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物理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1), (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减速:s=vot-at)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 vt2=2gh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篇3:高一物理下册期末重点知识汇总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 时, ;但 时, ,力不做功; 时, .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或 。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 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 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 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 ,单位:赫兹(HZ)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
14、向心加速度(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大小:
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5、向心力(B)
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大小: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为
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是效果力。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认为物体多受了个向心力。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
16、万有引力定律(A)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
17、人造地球卫星(A)
卫星环绕速度v、角速度 、周期T与半径 的关系:
由 ,可得:
,r越大,v越小;
,r越大, 越小;
,r越大,T越大。
18、宇宙速度(A)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
会求第一宇宙速度:
卫星贴近地球表面飞行
地球表面近似有
则有
19、经典力学的局限性(A)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解决宏观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补充: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