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精炼总结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精炼总结

2025-09-03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精炼总结

篇1: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精炼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化学有哪些基础知识点呢?有哪些基础的知识点是高考化学考试中高频考点呢?有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化学常考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高中化学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化学考试答题技巧

1.要正确对待高考化学考试:

只有把平时考试当高考,才能做到高考像平时。涂卡规范,写清姓名、考号、座号等,保证不涂错号。选择题答案选出后,要及时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绝不能在收卷时匆忙涂卡。

2.注意答题区域,按照网上阅卷要求,不要出边框,不要答错位置。要逐步养成边做题边向答题卷写答案的习惯。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条理清晰。

篇2: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精炼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重点

  化学平衡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

  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高中化学知识要点

  一、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下面列举常见的混合物: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等

  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淀粉、塑料等

  其他物质:石油及其各种馏分、天然气、油脂、福尔马林、氨水、王水、碱石灰等

  二、纯净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相对,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纯净物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继续细化纯净物的组成可将其分为:

  1.单质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

  例如:K、Ca、Na、Mg、Al等

  非金属单质:

  例如:S、Cl2、He等

  注意: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得到的物质是混合物

  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单质混合得到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氢的同位素氕氘氚组成的双原子分子H2、D2、T2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是纯净物

  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如胆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明矾KAl(SO4)2?12H2O都是纯净物

  2.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

  ①氧化物

  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氧化物可分为:

  I.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如:SO2、SO3、P2O5、SiO2、Mn2O7等

  注意: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高锰酸酐Mn2O7既是酸性氧化物,又是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都是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二氧化硅SiO2不与水反应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氮NO2是不成盐氧化物,氧化铝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但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OOCCH3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不是酸性氧化物

  II.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碱,或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如:Na2O、CaO、MgO、FeO、Fe2O3等

  注意: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高锰酸酐Mn2O7既是金属氧化物,又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氧化铁Fe2O3不与水反应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Al2O3是两性氧化物

  III.两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是指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如:Al2O3、PbO、ZnO等

  IV.不成盐氧化物

  与两性氧化物完全相对地,不成盐氧化物是指既不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又不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如:CO、NO、NO2等

  ②酸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可以做下述分类:

  I.按酸的强弱分

  强酸:

  硫酸H2SO4、硝酸HNO3、高氯酸HClO4、氢氯酸HCl、氢溴酸HBr、氢碘酸HI等(上述为六大无机强酸)

  弱酸:

  氢氟酸HF、碳酸H2CO3、乙酸CH3COOH等

  II.按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分

  一元酸:

  氢溴酸HBr、氢氯酸HCl、氢溴酸HBr、氢碘酸HI、硝酸HNO3等

  二元酸:

  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碳酸H2CO3等

  多元酸:

  磷酸H3PO4等

  ③碱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按碱的强弱做出下述分类:

  强碱:

  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等(上述为四大强碱)

  弱碱:

  一水合氨NH3?H2O、氢氧化铁Fe(OH)3等

  ④盐

  盐是指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盐可以按下述分类:

  I.单盐

  正盐:

  在酸和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中,不含酸中的氢离子,也不含有碱中的氢氧根离子,这样的盐叫做正盐。

  例如:Na2CO3、NaCl、NH4Cl等

  酸式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叫做酸式盐。

  例如:NaHCO3、NaHSO3、NaHSO4等

  碱式盐: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NH4+)的盐叫做碱式盐。

  例如:Cu2(OH)2CO3等

  II.合盐(此部分不作要求)

  复盐:

  由两种金属离子(可含NH4+)和一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叫做复盐。

  例如:KAl(SO4)2等

  络盐:

  络盐是由两种不同的盐结合而成的一种盐,溶液中只有一种阴离子,也只有一种阳离子,阴离子或阳离子是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

  例如:K3Fe(CN)6等   B.

  按化合物能否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分类

  ①电解质

  能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讨论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一定是在化合物范围内讨论,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可以按下述分类:

  I.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

  强酸

  强碱

  绝大多数盐(包括碳酸钙、氯化银等常见的难溶盐)

  II.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中不完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

  少数盐(如醋酸铅(CH3COO)2Pb等)

  ②非电解质

  不能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例如:CO2、NH3、SO2、C2H5OH等。

篇3: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精炼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重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

  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点

  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FeO+4H++NO3―=Fe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 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

  Fe2O3+3H2 2Fe+3H2O(制还原铁粉)

  Fe3O4+4H2 3Fe+4H2O CuO+H2 Cu+H2O

  2Fe3O4+16HI==6FeI2+8H2O+2I2

  2Fe3O4+16H++4I―=6Fe2++8H2O+2I2

  Fe2O3+Fe 3FeO (炼钢过程中加入废钢作氧化剂)

  FeO+C Fe+CO (高温炼钢调节C含量)

  2FeO+Si 2Fe+SiO2 (高温炼钢调节Si含量)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4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H2SO4(稀)===BaSO4+H2O2)

  MgO+H2O===Mg(OH)2(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MgO+SO3===MgSO4

  Na2O+2HCl==2NaCl+H2O

  Na2O+2H+=2Na++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H2SO4===MgSO4+H2O

  MgO+2H+=Mg2++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两性氧化物)

  Al2O3+2OH―=2AlO2―+H2O

  FeO+2HCl===FeCl2+H2O

  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Fe?3O4+8H+=2Fe3++Fe2++4H2O

  高中化学知识要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篇4: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精炼总结

高中化学其实是文科性质特别深的一个科目,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也要加强记忆,本文小编整理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考点衍生:氮气及其氧化物知识点 | 酸和对应的氧化物的反应】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考点衍生: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 有关水的反应小结 】

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考点衍生:含氧酸酸性方程式】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考点衍生:熔沸点大小比较规律】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考点衍生:碱金属元素知识点】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考点衍生: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考点衍生:金属及其化合物所有知识点】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考点衍生:非金属氢化物化学方程式】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考点衍生:原子结构专项知识点 | 相对原子质量知识点】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考点衍生:有机化合物重要知识点|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考点衍生:化学物质的结构易错知识点 | 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必考知识点】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考点衍生:元素周期表考点分析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考点衍生:氮气及其氧化物知识要点】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考点衍生:甲烷、乙烯、苯的主要特性| 甲烷知识点】

温馨提示:如果大家想查看更多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可以下载蝶变志愿APP查询,各大手机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hclo、

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

kmno4、王水

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s低价金属离子:fe2+、sn2+???

非金属的离子及其化合物:

s2-、h2s、i-、hi、nh3、cl-、hcl、br-、hbr低价含氧化合物:

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醛、、盐、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