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全面解析

篇1: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全面解析
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测
2 地球运动的特点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 昼夜长短的变化
5 时间计算和季节判断
6 大气受热过程
7 热力环流
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9 三圈环流
10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判定
11 天气系统
12 地壳物质循环
13 地质构造
14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5 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16水循环
17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8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9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2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24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25 农业地域类型
26 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27 工业地域的形成
28 交通运输布局
29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30 人口迁移的成因及影响
31 城市区位因素
32 城市空间结构
33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34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3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6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37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9 产业转移
40 区域位置描述
41 区域特征分析
42 区域差异比较
篇2: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全面解析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希望你喜欢。
近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测
2 地球运动的特点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 昼夜长短的变化
5 时间计算和季节判断
6 大气受热过程
7 热力环流
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9 三圈环流
10 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判定
11 天气系统
12 地壳物质循环
13 地质构造
14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5 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16 水循环
17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8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9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2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24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25 农业地域类型
26 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27 工业地域的形成
28 交通运输布局
29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30 人口迁移的成因及影响
31 城市区位因素
32 城市空间结构
33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34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3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6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37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9 产业转移
40 区域位置描述
41 区域特征分析
42 区域差异比较
2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来备考
1转变一个认识
要认识到冲刺阶段是个性化的复习,因为每个同学在模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有些同学对一些重要地理原理理解上还比较模糊,那么这些同学就必须对重要地理原理进行一下回顾,力争把每一个疑问都消灭在下次考前。要特别重视对考点的梳理。对照考点逐条像过电影一样地回顾,看自己还存在哪些遗漏,针对不足及时补上。
2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系统地理知识应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域地理要抓住区域特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常见题型要掌握答题结构,如回答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一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思考;解决某种资源短缺问题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去考虑等。这些常见题型的答题规范,要烂熟于心,才能应付自如。
3回归课本,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冲刺阶段复习专题要少而精,答题时,解析的一般步骤包括:审题——审时间、空间;析题——析因果关系;答题——答要点要素。用规范地理术语作答,特别注意不写错别字,尤其是中国地名。必须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可以利用铁路干线将它们穿起来。每天要做限时训练,找到做题的感觉和节奏感。
4处理好主干知识与热点问题的关系
热点问题很多,可采取“广种薄收”的复习方式,即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头脑风暴的方式回顾相关的知识,并尝试自己去设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脱敏”,当试题中遇到热点问题的时候就能够从容作答。热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就应该把主干知识复习到位,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这些主干知识和重要能力主要有:重要区域的识别能力,等值线图的解读能力,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提炼的能力,地球运动的意义,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洋流成因、分布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的环节与意义,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的成因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域分异规律,人口增长、结构、问题与政策,城市地域结构及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与区位因素,工业地域及其区位因素、工业与城市功能区的微观布局,环境问题如酸雨、全球变暖等的成因、分布与防治措施,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分布,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与应用领域等。下列热点应该特别关注,它们是: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和旱涝灾害的分布与成因、高速铁路建设、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与生态灾难、索马里护航与北印度洋洋流、清洁能源的分布、成因与国家能源安全、世界杯足球赛举办地南非、日全食、西南大旱、沙尘暴、酸雨、全球变暖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厄尔尼诺、湿地的功能与保护等。
总之,每个同学要因人而宜,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有重点、有目的、有方向的查、补、练。为考出理想的成绩而不懈努力。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全面解析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1、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