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2025-02-28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篇1: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导读:系统总结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记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地理知识点,下文是高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篇2: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下面是高二地理寒假复习:知识点系统总结,学习地理知识点最好的工具就是地图册,先看一看,熟悉定位,可以和同学进行互相提问,这是很有效果的一条方法,欢迎同学们借鉴!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高二地理寒假复习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二寒假复习栏目!

篇3: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篇4: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本文是为高二年级的考生整理的高二地理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讲解一文,讲述了地理这门科目中包含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必考考点,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帮助您快速了解地理课程。

高二地理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讲解

1.锋面天气:

●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

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锋:锋面和锋线。

●类型: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前。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后。

(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2.高压低压天气:

●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1)台风是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

(3)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影响。

篇5: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考点】

  1.了解当前地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哪些。

  2.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3.理解并掌握遥感技术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意义。

  4.理解并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知识点】

  一、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2.所谓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3.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它通过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三大部分,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天候、全球性、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借助GIS。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与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

  【问题思考】

  1.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面,遥感技术有哪些优点?

  (1)现代遥感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

  (2)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2.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质就是地图吗?

  不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图一般是用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以及等值线等来解释地理事物的有关内容。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地图的延伸,它通过采集、处理数据,建立模型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有关内容。

  3.数字地球是不是“3S”技术的综合?

  数字地球不等同于“3S”技术的综合,而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3S”技术即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三个部分。它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

篇6: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以上就是高二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更多精彩请进入高中频道。

篇7:高二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1.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2.GPS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

由于卫星的位置可精确得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图3—1—7显示了GPS接收机的定位原理。

3.GPS信号的接收

当接收机处于3颗以上的卫星交叉测量范围时,就能显示所处位置。图3—

1—6显示了所接收的卫星信号情况,接收机处于某颗卫星的精确测量范围中时,它接收这颗卫星的信号就较强。GPS接收机只收不发信号,故不受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的控制,用户数量也不受限制。

探究二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全天候指包括所有复杂天气在内的各种天气。GPS全天候是指GPS不受天气限制,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4)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GPS认识的加深,GPS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取得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2.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应用时主要利用了其定位和导航功能。具体如下表所示:

(1)GPS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

GPS系统的智能调度功能,使装有GPS的出租汽车配备合理,能程度地满足乘客的要求,从而减少了空载率,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并使行车、乘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当车辆在营运途中出现机械故障、交通事故或人员意外受伤等情况时,可通过GPS及时采取救援措施。GPS系统还能监控声音,对于司机不文明用语或刁难、欺骗乘客等行为,通过GPS遥控监督,对司机及时发出警告,责令其立即改正。一旦车辆遭劫或被盗,跟踪监视系统和车载报警系统会不断地将车辆位置、前进路线以及紧急报警信号等,发送到监控中心,以便通过卫星定位跟踪,锁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并报警,甚至发出遥控锁车指令,使车辆强行熄火,停止行驶。

(2)精准农业

通过实施精准耕作,可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GPS可以应用于土壤养分的分布调查,在播种前,可用一种适用于在农田中运行的采样车辆按一定的要求在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车辆上配置GPS接收机和

计算机,计算机中配置GPS软件。采集样品时,GPS接收机把样品采集点的位置精确地测定出来,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将采样点标定,绘出一幅土壤样品点位分布图。

GPS可以监测作物产量,在联合收割机上配置计算机、产量监视器和GPS接收机,就构成了作物产量监视系统。对不同的农作物需配备不同的监视器,例如监视玉米产量的监视器,当收割玉米时,监视器记录下玉米所结穗数和产量,同时GPS接收机记录下收割该株玉米所处位置,通过计算机最终绘制出一幅关于每块土地的产量分布图。通过和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的综合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作物产量的相关因素,从而进行具体的田间施肥等管理工作。 GPS帮助合理施肥,便于农业管理。设置有GPS接收机的喷施器在GPS的控制下,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能够精确地给田地的各点施肥,施用的化肥种类和数量由计算机根据养分含量分布图控制。利用飞机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工作,代价昂贵。利用GPS对飞机精密导航,合理地布设航线,将大大节省飞机作业费用,大约可以降低50%。具体应用中,利用GPS定位技术可以使飞机在喷洒化肥和除草剂时减少重叠,节省化肥和除草剂用量,避免过多的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以减少转弯重叠,避免浪费,对于在夜间喷施,更有其优越性,因为夜间蒸发和漂移损失小,夜间植物气孔张开,容易吸收除草剂和肥料,提高除草和施肥效率。依靠GPS进行精密导航,引导农机具进行夜间喷施和田间作业,可以节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3)娱乐

旅游或野外考查,利用GPS,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及行走速度和方向,使自己不迷失路途。

GPS接收机的小型化、操作简便以及价格大幅度降低,使GPS手持机和手表式接收机等成为旅游、探险者的好帮手。利用GPS,旅游者可以在陌生的城市里迅速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行进方式和路线。野外探险者携带GPS接收机,可快捷地找到合适的道路和宿营地点,并在发生险情时,迅速定位、报警,以便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援。GPS还能准确记录每次摄影地点,并自动计算出该地点每天日出、日落时间,为出游者在地点和时间拍摄到最理想的画面提供帮助。可以预言,GPS将成为时尚的高科技产品,并不断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