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时间分配及技巧

篇1:高考语文时间分配及技巧
高考语文学科以阅读内容多,书写强度大著称。考试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并且又是第一门,它不仅是考生知识能力上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更是考生应考心理、应变能力、应试策略的竞争。因此语文备考需要细致周密,未雨绸缪,尤其在考试时间的合理调配方面需要做好准备。下面按进入考场后的应试时段对将要参加高考的考生作一些具体的指导。
一、开考前5分钟
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二、开考后前40分钟
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10题),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也不能多于40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平时测验中有些同学就只用了20多分钟),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三、开考后40-90分钟
1.第四、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2.今年高考语文继续实行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一是书写规范,文面整洁。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划;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几题答案扫描无效,判分为零。三是要点分明,表述规范。主要是诗歌鉴赏与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些题型,一定要据分值设定要点,4分、6分题先观点后阐释,关键词鲜明、层次明朗。
四、最后1个小时
1.作文时间要确保55分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行成文字。
2.作文要力避扣分点:缺题扣2分,字数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或文面脏乱扣分,不完篇扣分等。
3.网上阅卷,作文书写以清晰、整洁为原则。字不宜过小或大而潦草,或用力过轻;如有写错处,字少可用橡皮擦,字数多最好用直尺比在上面划一横线,不允许用其它方式夸大暴露问题。
4.留下3到5分钟做全卷的检查,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
五、对全卷答题的具体操作,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总问题:
1.要规范操作,接到试卷后,要先看题数、题型、分值,对重点的题如作文先用时间细读一下,让其在头脑中发酵做到对整个考试的内容及难易心中有数。不要匆忙作答,一是可以避免因试卷有问题而白费精力,二是可以避免因监考老师的批评而影响你的情绪。
2.先易后难,按自己划分的顺序作答。也就是说,这个答题顺序可以不按试卷顺序来。确立试题的依据,一是试题的难易。卷子一发下来,在浏览试卷时,发现自己会做的或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应在监考老师宣布开始答题时立即答上。遇到不会做的题,如通读三遍后仍不知如何下手,应立即放过,但要记住题号,必须注上醒目的记号。这样我们试卷上第一遍所做的题大多是会做的,答题信心也就建立起来,然后全力解决不会的题。还可以避免因小失大,因为前面的试题相关性不强,有的试题可以最后单独解决,而后面的阅读题相关性很强,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前面丢掉的是一题,后面丢掉的可能是一片--连锁反应。再说,有些题,像第1第2小题,不会做就不会做了,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没用。
确立试题的还有一个依据是自己的特殊情况。比如有的同学在头脑清醒时做科技文效果很好,否则相反。那你就可以先做这题。还有的同学作文也是这样。
3.绝对不允许留空白,做不到的要猜。写了还有一点希望,不写一点希望也没有。
4.时间安排要适度从紧,稍留空余。建议花90分钟在基础知识上,选择题力求在35-40分钟完成,作文外的主观题,要用足45-50分钟,尤其是鉴赏题、语言运用题(如仿写)要充分用足时间,但也不能久拖不决,至少花50分钟在作文上,其中审题不得少于5-10分钟(这里实际还有构思拟提纲的时间),想好了再写,8分钟检查,2分钟涂卡。但最好做完基础知识题后就涂卡。不要做一题就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应该全部做完检查后,再五个一组填入答题卡。这样先安排好时间表能有效避免为赶时间书写潦草、隐性失分的毛病
5.要有失分得分意识。一方面,能做好的题要分分必争,就像熟话说的成熟的粮食要颗粒归仓。主观题每做一题,都要思考一下,怎样还可多得分,哪怕是半分。但另一方面,做不到的题不要死抠不放。要允许有自己做不到的,这很正常。每一道题超过了自己定的大致时间,就要果断舍弃,不要流连。要防止因为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影响甚至耽误其他容易题目的完成,导致本来拿不到的分数没拿到,而应该拿到的分数也没拿到的结果。
6.遇到难题,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还要自信一点,我难,别人也难。如果我做不了,该还有多少人做不了。考场上要有一股豪气和斗志,不要还没交锋就败下阵来。碰到自认为简单的或似曾相识的题,不可大意,要警惕思维定势的干扰。
篇2:高考语文时间分配及技巧
高考语文学科以阅读内容多,书写强度大著称。考试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并且又是第一门,它不仅是考生知识能力上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更是考生应考心 理、应变能力、应试策略的竞争。因此语文备考需要细致周密,未雨绸缪,尤其在考试时间的合理调配方面需要做好准备。下面按进入考场后的应试时段对将要参加 高考的考生作一些具体的指导。
一、开考前5分钟
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 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 卷。
二、开考后前40分钟
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10题),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也不能多于40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平时测 验中有些同学就只用了20多分钟),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其实这 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篇3:高考语文时间分配及技巧
内蒙古高考语文答题时间分配
内蒙古高考语文共六道大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考试时选其中一道作答。高考语文答题时最好能留下一点时间检查,下面语文考试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因人而异。
题号题型分值答题时间分配
古代诗歌阅读大约10分钟;
默写2分钟左右 第三大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11题) 25 三、四大题选一个做,大约20分钟 第四大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12题) 25 第五大题 语言文字运用(13~17) 20 大约15分钟 第六大题 写作(18题) 60 55分钟左右
内蒙古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考纲中规定的常见修辞方法共有8种(新课标地区9种,江苏省7种),非常具体,我们没有疑问,可是对于其命题特点却不清楚。
答:命题主要有3个特点:
(1)考查运用能力。不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2)选材具有时代气息。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往往涉及社会热点问题。
(3)考查具有综合性。高考考修辞,往往与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得体等结合起来考查,即使是单纯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
2.默写名句名篇这一知识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只做两小题”,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
篇4:高考语文时间分配及技巧
高考语文考的是知识的积累,基础知识方面,平时要多积累基本题型的相关知识,达到熟记。在答题技巧方面,考生要掌握基本的答题思路和一些通用的答题语言,考场上可以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高考语文考试各题型答题时间分配一、总体原则
总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平均每分钟得1分。要给作文留足50分钟的时间。
二、各个题型时间分配
1.论述类文本阅读,3道选择题,共9分,大约需要10分钟。
2.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共14分,大约需要15分钟。
3.实用类文本阅读,2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大约需要15分钟。
4.文言文阅读,3道选择题,1道翻译题,共19分,大约需要16分钟。
5.古代诗歌阅读,1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共11分,大约需要10分钟。
6.名篇名句默写,6个空,共5分,控制在2分钟左右。
7.语言文字运用,大约需要20分钟。
8.作文,共60分,建议最少预留50分钟,这是底线。提醒一下,即使时间不够,最好也有一个提纲,再动笔。
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
1、理解词语:
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
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常考词语:与文章核心内容或作者思想情感紧密相关的词、表达情感强烈的词(如: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有比喻和象征义的词(如:
湖北卷“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中,考生就须揭示“晨曦”这个词在本句中的比喻义——人生中的青春年华)、指示代词。
对策小结:
(1)化具体词义为抽象含义(如“关门”,理解成“意味着一个结束”);
(2)0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象征对象或象征义;
(4)将指示内容代入原文检验。
(5)看是否是一语双关(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
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褒词贬用(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等;
(5)联系上下文提取要点来答。
2、理解句子: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或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或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常考句子:有内涵的句子、有修辞格的句子,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
对策小结: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联系上下语境,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要考虑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有内涵的句子既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内在含义。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
(4)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揭示句子内涵,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5)根据修辞特点,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本义。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附:引用名句和某句子在开头或结尾有何作用。
答:引用名句使文章有文化内涵,有文采,也增加文章内容,同时能很好地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某句子在开头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某句子在结尾的作用是呼应前文(标题)、总结全文、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