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历史书画与戏曲艺术

高二历史书画与戏曲艺术

2025-02-11
高二历史书画与戏曲艺术

篇1:高二历史书画与戏曲艺术

  一、选择题

  1、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印刷术

  2、“牵星术”的作用是

  A、辨别船舶的位置B、辨别船舶的方向

  C、辨别船舶的速度D、辨别船舶的重量

  3、下列育种属于无性杂交的是

  ①骡子的产生②瓜果的嫁接③树木的嫁接④农作物选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诗经》三个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颂是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B、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C、风是民间的歌谣D、雅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5、充满浪漫色彩的《离*》是屈原的代表作。这首诗

  ①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②是屈原创造的楚辞体诗歌的代表作③大量采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④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属于唐朝的

  A、边塞诗B、山水诗C、讽喻诗D、怀古诗

  7、宋词繁荣的原因有①商业繁荣②市民数量的增加③长短句的参差便于抒发感情④诗的衰落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词的发展打开了新格局。他的词作

  ①大量融人铺叙成分,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②把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都纳人词作③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④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9、科举制始于唐朝,但到了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前期的一部小说就讨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是

  A、《红楼梦》B、《醒世恒言》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

  10、下列作品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历史史实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C、《西游记》D、《红楼梦》

  11、元杂剧衰落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的恢复②文人投入的减少③演唱模式的僵化④政府的*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是:①生②净③旦④末⑤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13、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B、由繁到简C、由象形到会意D、由图画到符号

  14、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写成的富丽堂皇的汉赋杰作是

  A、《子虚赋》B、《二京赋》C、《上林赋》D、《刺史疾邪赋》

  15、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体属于

  A、楷书B、行书C、隶书D、草书

  16.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

  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

  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17.下列有关我国汉字形体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字形体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B.汉字形体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C.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成熟的标志

  D.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8.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

  19.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篇2:高二历史书画与戏曲艺术

书画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继承性和规律性,而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变化也会对其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决定其发展的方向。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重点把握几个方面:汉字、书法与绘画的演变过程、特征;京剧的艺术成就。

京剧形成的原因:

1.北京的中心作用。当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

2.封建政府的推动。统治者对戏曲的喜爱,使地方戏曲进京演出,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广大艺人的努力。一批戏曲表演艺人在演出过程中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京剧。

4.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篇3:高二历史书画与戏曲艺术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从书法艺术的角 度来看,它与中国哪一书体形式更为相似()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汉字文化。根据上海世博会会徽中世 字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古代主要书体的不同艺术特色,可以判断出它与篆书的形式更为相似。

2.兔年春晚,周杰伦与林志玲合作的《兰亭序》,曲调温馨淡雅,以书法大家王羲之题词为演出背景,加以行云流水般舞蹈的演出,充满了东方古典韵味。《兰亭序》所表现的书法的特点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C.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D.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具 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解析:选C。《兰亭序》是行书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大行书。A、D均是楷书的特点,B是草书的特点,只有C是行书的特点。

3.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解析:选C。注意材料信息的年字上半部分为禾,因此有年的含义应与有禾相关联,而有禾主要体现为庄稼收获。

4.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 长的字体是()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题干强调了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联系作品可以发现与行书的特点较为吻合。

5.右图是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吉祥物泰山童子。它属于()

A.山水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解析:选D。十一运动会吉祥物泰山童子灵感来源于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属于风俗画。

6.关于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②两宋时期楷书进入盛世阶段 ③草书极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④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选D。本题以古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各类书法的艺术特点设题,以史实为基础,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本题难度并不大,但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最好采用排除法,先排除几项,答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7.龚琳娜演唱的《忐忑》在各大视频网站迅速走红。在她的表演中有笙、笛、杨琴等多种中国古典乐器伴奏,还能听到演唱者融合了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京 剧行当的演唱方法。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来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形成的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京剧的形成。南方一些地方剧传入北方后经过不断吸收融合,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解答本题注意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

8.江苏省作为教育部新课程试点地区,从开始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程。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因为京剧()

A.是 兼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的

B.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C.继承了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这主要是因为京剧是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因此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 既丰富多彩,又用法严谨,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 彩的奇葩。

材料2: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浪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乾降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

(2)依据材料2说出京剧艺术融合吸收了哪些剧种和腔调?

(3)京剧艺术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特点和意义。第(1)(2)问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即可。

答案: (1)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 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3)京剧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历史高二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期末复习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