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2025-07-10
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篇1: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又是一年的高考落下帷幕。这已经是北京新课改的第二次高考了。从试题的结构来看,与去年的题型完全一致。难度方面,学员们普遍反映这次题目很怪!选择题比较简单,大题难度方面无论从知识点考察的广度,还是从某些综合题目的思维容量来看,比起去年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这与我们去年高考后对今年考题难度的预测完全一致。部分题目命题比较新颖,与生活生产结合比较紧密,但是依然是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根据。这样的命题给今年的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压迫感。

一卷选择题的难度适中,第一道题就是有关垃圾分类的化学与生活问题。后面的几道题中出现了较为传统的“Fe-Zn,Fe-Cu普通原电池原理”、“方程式对应目的”、“平衡图像”等考点。学员普遍反应,某些题目错误或正确的较为明显,运用我们讲过的技巧可以秒杀。

二卷果然考到了我们强调的一元法二元法测质量分数,虽然题目分值较少,但是对于增强信心是很有帮助的。但二卷里面的某些题目设问较为奇怪,比如第一道题目从原子结构、与氢气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等探究卤素氧化性的递变规律,这和去年的探究性实验题目的考点有一定的重叠性。而且整个考题中关于明显考察元素周期律的考点只有这一处。第二道题目考察的是经常强调的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的考点。第三道探究性实验是关于SO2通入钡的盐溶液中产物判断的考点,结论因为我们强调过,比较容易得出,但是中间原理的探究比较繁琐,但只要我们把握SO2使盐溶液沉淀的两个条件:过量碱或氧化剂,其实有某些问可以很顺利的答出。这些无机题目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只是因为我们不熟悉一些新鲜题目的设问规律和答题要点,再加上一模二模的考题一般与真正的高考又差的很远,没有什么指导价值,考生还是多少会觉得有些吃力。

有机化学考到的物质PVB,PVAc等我们在同步的复习课上强调过,如果学员认真复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关于缩写的提示我们也曾经给大家灌输过。关于醛基的保护也有在题目中涉及,但没有进行设问。另外学员反映不存在传统的同分异构体的考点,令人感到十分诧异。总之绝大多数学员反应说今年的有机题目超难。

至此为止,今年的题目说完了。我们去年就预计今年的题目可能会很难,但没有想到的是难且怪的,这样一次大跨越的尝试为明年的考生出了一道难题,我该怎么去把握重点复习?

下面说点大家比较关心的: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说一些真实情况的反馈,如果你的弱点恰好被我说中了,也不要懊恼,因为你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去面对它。希望大家认真看一看,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1、关于有机化学

“我有机学的挺好的,都能做出来,但就是做题速度不够快。”

“我有机方程式都会写,老师讲的我都会,题目练了不少,但拿到题目就是推不出来。”

“陌生原理我怎么看不懂啊,同分异构总是数不对啊。”

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我们发现北京的考生可能存在以上种种问题。我们的解决之道是——题型模板+知识下放。

(1)将一些陌生的原理作为补充内容传授给学生,让考生在考场上节约处理信息的时间。

(2)另外帮助学生总结出几大常考模板,可以用来套用。

(3)传授秒杀同分异构体书写和总数统计的“大招”。

相信我们的学员们对肉桂酸、香豆素、羟醛缩合什么的都很熟悉吧。今年的北京各区一模二模题目又充斥着这些陌生信息,如果提前进行了梳理和补充,考场上收获的除了效率,还有自信,也就是传说中的做题直觉。

2、关于《选修四》(电化学、热化学、速率平衡、电解质溶液等)

这本教材中的需要理解的原理很多,我们的学员大体分成三类:一类是近乎放弃,每次都靠人品;一类是半吊子,时对时错,基本也需要靠人品;还有一类就是一般能够做对题目,但一道选择题用时将近3分钟,造成一种由于做题速度不够快引起的“隐性失分”。那么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能够“秒杀”这样的题目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告诉你,电化学中一般问电极的pH有这样一个口诀:“原电池正增负减,电解池阴盛阳衰。”那么我问题,“该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pH下降”这个选项对不对呢?很多同学会说,题干是什么啊?其实用不着看的,这个选项如果阳极出氧出氯一定是正确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其实像这样的招数还有很多,可以帮助大家迅速解题,提速提分。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来探讨和交流。

真心祝愿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能够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2: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北京高考理综化学卷两大整体特点:

1、考试比较简单,很多难点知识点未考

2、北京高考化学卷考查偏重基础,难点知识点未考,且难点考察有降难趋势

祝鑫老师表示,今天上午高考理综完毕,我通过电话与一些考生联系,问了他们有关理综化学卷的整体感觉,给我的回馈基本上都是比较顺利,没有一二模的难度,有的学生甚至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这次理综化学有希望上90。面对这些听起来还是很振奋的消息,我不禁思考是什么让今年理综化学像今天的天气一样格外“凉爽”?

一、近五年的反思

北京进行课改,经过了课改初期的摸索阶段,到09、已经进入了试题相对稳定的阶段,特别是近三年,理综的平均分大致在170-180之间,而理综化学科目的平均分难求及格,相比北京的其他省市地区,就拿全国卷来说,理综的化学科目平均分在70左右,这里面刨除了生源差异的问题,就只剩下试卷难易程度的不同,我对近五年的全国各省市的试题进行过分类研究,发现在题目的灵活度和试题难度而言北京卷都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在以前,北京的学生在高考平均分上与其他地区的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当然化学单科的难度不足以成为总分上的差距,我同时也关注了像英语一些其他科目的难度并且咨询了英语老师,他们普遍给我的答复就是北京卷的英语也很难!其实这样存在明显的成绩差异对全国整体的招生考量是不利的,再有一个就是对课改后的北京教学会持续带来不小的压力。所以今年在考前我得到了一些小道消息为了缩小“中央与地方”的差距,今年的高考难度可能会降低?当然这些都是猜测,今天过后一切都已成为事实,事实就是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确实简单。

二、证实了考前考试难度或许有降的预言

当我得知到北京理综化学卷试题顺序有所调整的时候,我曾在班上和学生们讲:今年的化学题可能会简单。证据是:今年的北京理综有机体的顺序往前调,调整为25题(往年是28题),这一举措背后的意思是:降低了有机题的难度。同比12、11、的有机题整体得分率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时间不够(因为排在后面,有些同学做到那的时候时间不够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有机题目设计的都非常难。(像的对孟烷的计算、风信子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这给解题增加了无比的难度。而今年把有机题放在前面出题人意思很明显,我就是要让所有的考生都有时间去做有机题,那么有机题一定设计的相对简单,保证化学科目的平均分整体上涨。这一点可见得出命题人的用心良苦。那么有的同学会问,如果第一道有机题很难不也是可能的吗?你怎么知道把有机题放在第一道就一定简单呢?这就涉及到考试的目的性,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需要的是区分度,区分度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面上,考试首先保证的是一个公平性。如果你把第一道有机题出的很难,造成得分率奇低,不仅不利于难度的区分,更重要的是会破坏了学生后面答题的时间和状态,让很多能够考的不错的学生实际上考的不好,这样区分度会丧失公平性会下降,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试题设计会通过考生和家长层面产生的社会舆论给北京教育界带来负面影响。

三、北京高考化学卷考查偏重基础,难点知识点未考,且难点考察有降难趋势

今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卷考查偏重于基础,除了上述的调整之外,还有一些难点没有出现在今年的化学试卷上:同分异构体、电解质溶液、化学计算。以上三点都是化学中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都要反复让学生练习才能够攻克,但是今年一道也没有考,所以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今年化学试卷的简单;

再有一个就是出现的难点考查有降级的趋势,比如说电化学,电化学也应该是历年的难点,但是今年在选择题中出现的是电解氯化铜的简单装置,既没有考查新型电池或者燃料电池或者后续电解内容也没有考查以上内容的任意综合,只考察了几个基本的概念,考完后学生说道:“老师您给我的大招秒杀的口诀我都没有用上,因为题目中A选项明显正确了,于是我就选择了A”感觉还意犹未尽。再比如说化学平衡,以往化学平衡那必须是图像再加各种投料啊、计算、移动等等让你计算,但是今年化学卷选择题第6题却出了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判断,甚至并不能算作难题,它的位置是选择题的倒数第二道(压轴题)但是题目本身的难度我认为放在前三道更合适。

四、到考生,明年考试无论试题难度如何,备考必须做到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还是那句话,无论怎样今年的高考已然过去还有不到两个小时这波的高三学生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其实很羡慕在痛苦中煎熬的学子们,毕竟你们是能够看得到彻底放松的那天的,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培训业内的老师而言,你们的放松恰恰是我们忙碌的开始,而且我们的忙碌是无穷无尽的循环。尤其是像今年的高考化学如此简单并不能说明明年就会很简单抑或很难,实际上这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各方面的讯息,在这些讯息中有哪些是高考的风向标又有哪些是扰乱视听的我必须用理性去加以筛选和排除。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无论试题难度如何,我们的备考必须做到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因为无论试题难易如何,请大家永远记住一点:高考比拼的是相对分数而不是绝对分数。简单试题能否拿到九十分,较难试题能够拿到70分,我想这都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

篇3: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篇3: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一、 试卷分析讲解

做到这个题的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在做这套题之前肯定也做了的高考试题,与的高考试题相比,这套题总体难度比去年简单得多,尤其7个选择题,今年的化学由去年8个选择题变成7个选择题。7个选择题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容易选出来,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出,也融入了一些新课改的知识,比如第8题顺反易构直接去考,第11题讲的溶解平衡,平衡当中第四个平衡。

先把选择题说一下,第六题考的金属腐蚀和防腐的措施。铁和铝冷,B铁与铝浓硝酸钝化,第六题也是非常简单。第七题更不用说,甲烷是天然气,是易燃的气体,第8题有难度的是A选项,这个题就选A选项,A选项给我们的则是从这个结构上直接去看,看不出制剂,就是发生了质化反映。A也融入了新教材,在原来的是没有段位原子,C和D这个是糖类蛋白质当中的东西,C和D是比较容易排除的。第8题可能A选项有的同学要失误的。第9题考的是实验题,这样就降低了难度。铜和浓硫酸一加热发生反映,D选项是不用加水就已经生成颜色。第9题让我们选不合理的,也是比较容易的。

第10题考察的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刚才也观察了一下,扫了一眼全国I卷当中的题,也考察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全国I卷是直接给你,然后直接去写,我们当中的ABCD四个选项是要给一定的条件,所以相对来说要全国I卷的高考要难一些。像A选项,如果是强酸的话,是等于1,为什么是大于1呢?因为醋酸是弱酸,所以A是对的。这里只说一下C选项,C选项都是非常容易看出的,铁遇到硝酸不管是浓的还是稀的,是直接反映,这里非常明显给我们信息说乳液是变黄,变黄的话就证明它是三价铁离子,C是错的。第11题考察是溶解平衡,我们知道越难溶越容易生成的物质,这里说了硫酸铜溶液遇到难溶的硫化铅,硫化锌慢慢转成难溶的,为什么碰到铜离子变成硫化铜沉淀,说明熔化铜的溶解度在三者当中是最小的。有的同学看到D选项,D选项前几个字给我们条件,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第11题当中第一句话“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已经明显说出氧化化学反应。11题D选项如果没有看到第一项可能造成干扰。最后选择题是考察化学平衡,而化学平衡常数也是我们新课改当中第一年出现的。这个题其实用我们化学平衡当中的最平常的算法,也就是三步法,其实转化平衡,直接就可以算出来。而这个反映给我们的又特简单,是反映前后气体系数是一样的,而甲和丙给我们往里加的物质又按照1:1加的,按照甲算和按照丙算转化率都是一样的。A很容易看出了,甲和乙相对照一样,冲着二氧化碳都是0.01,甲当中充的氢气是0.01,乙充的氢气是0.02,你想充谁,转化率有两种物质发生反映,A和B发生反映,A的转化率是轻的,B的转化率是提高的。AB选项是对的。D选项,反映开始丙中反映速度是最快,甲中反应速度最慢,对D选项是考察化学反应速率,浓度越大,反映速率是越快的,所以D是对的。通过刚才三步法计算,C选项很容易看出是错的。这是第一卷当中的问题。

第二卷当中仍然是四个题,第一个题是考的是无机物的推断题,对无机物是考察的另外一种形式去考察,借助一个实验的过程。对于我们化学来说,不管是考实验也好,还是考其他的平衡也好,都是离不开化学物的。这个题就是先通过实验,推出它有什么元素,比如说它说产生一个气体A得到一个无色溶液,我们就可以把化合物当中能产生气体的先给它拿出来,可能是碳酸氢钠,又因为用波斯占的血液是无黄色,可以把含有钠的东西排除掉,把碳酸氢钠排除掉,从第三个实验当中,结合信息看出,有白色沉淀必生成,这个B在PH值在5到6生成的,这个B沉淀就是氢氧化铝,进一步证明第四步向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实验,这里进一步证明含有铝。最后一步证明调节PH值至12,超过11.4,得到白色沉淀C,一定是氢氧化镁的沉淀,通过12345五个实验可以得出化合物X就是碱式碳酸铜,这个题考察实验,考察化学物,从实验上得到我们所要的信息。26题,从哪个角度解释,从化学平衡远离解释,答这样的题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想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去解释一个问题,你首先要写出关于这个反应的平衡,写出来之后,你再对这个平衡进行解释,这样的题应该是得到满分。第二个考察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这个是考察的是图象的问题,这两个图象从第一个上直接就可以看出βH是小于0,问的问题第一问比较简单,第二问考察盖斯定律,把这两个方程式相加得到总的方程式,特别注意的是在这里写状态的时候,一定把溶液气体、液体都要写全,这个题要想得到分,细节不注意,得到全分也是不容易的。

25题是试验题,是框图试验,一个装置试验,这个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北京卷出的这个题就是创新性是很好的。这个题难得不是很大,首先要把这个装置看清,做试验题要验证试验目的。把目的看好了。从这个角度上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做实验题一定要先看好问题,把这个问题记住之后,再看装置,这个装置看的不是说怎么会变成这样,看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最后一个题是有机推断题了。对于有机推断题来说,无非就是烷烃、烯烃等等之间的相互转化,尤其是对于第二卷来说,考到这个题比较少。考察的范围,有的同学掌握不好,有的同学写成生成物能写出来,配平的时候可能出错,另外出错的第五题让你写铜粉异固体的数目,如果比较多,会设两问,第一问写种类数,第二问让你写出其中一个,但是要隐含条件。

总体来说今年的化学试题比去年简单一些。刚才浏览了一下全国I卷,没有仔细看,给我印象很深的第一卷当中给我的选择题也不知道是第几题,考察电化学的知识,一般的电化学,常考的是氢燃料的电池,含标准燃料的电池,这次全国I卷考的电池是太阳能电池,这个是去年高考当中出来的题,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太阳能电池不属于原电池。那个题出的特别好。还有第二卷当中有一个物质的鉴别的问题,给你ABCD几种物质,也是和这个题是一样,给12354分步实验。这两个题感觉有难度的,其他那些题还是比较容易。

二、化学知识凌乱,学好分三步,了解重点、难点、热点

对于我们化学来说,知识是比较凌乱的,如果你真的要想学好化学,我认为就分为三步,第一步要对知识先认知和接收。老师教给你知识了,先接收它,先认识它,知道它。然后自己在课下的时候,要吸取消化,老师虽然把这个知识给你了,但是你真正要变成自己的知识,要在课下下一番工夫的。当吸收消化完之后,主要是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会对这个知识重新理解,重新认识。知道反反复复就可以对这个实施了如指掌了。有的同学说我背过了,背过之后不会做题,因为他对这个知识的应用还是掌握不好的。如果你真的要想做到良好的应用,必须把这个知识要画成一个网络,点到线,线到面,面成网,当画成一个网络的时候,给你这个知识,你就完全可以做到活灵活用了。多做题是很好的措施。不过有的学生做题太多的话,也不是太好,不过这个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高考之前,我教学生做了选择题,一个选择题可以出很多选项,从很多选项当中能够真正了解到这个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掌握好它的方法,这样的话应该比较好一些。

三、理论学习很重要,考出高分很容易

化学卷想真正的考高分并不难,主要是把那几个热点一定要把握好,比如电解质溶液这块出的题相对比较难,电化学出的题也比较难,还有平衡,平衡是四大平衡,这三个理论是非常难的,一定要把这三个理论学好。另外元素及其化学物和有机物一定要掌握好,因为每个题绝对不可能离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所以要把元素化合物学好,把几个理论再学好,应该考出高分是比较容易的。

篇4: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篇4: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考试说明》没有了,怎么应对新高考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考题全科解析之化学学科

试卷变长了,答题时间增加了,考试试题呈现六大特点

解读专家:精华学校化学高级教师,化学学科带头人刘廷阁

刚刚结束的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化学学科可称为新高考化学风向标。今年新高考没有具体的《考试说明》,化学适应性测试给考生传递了哪些信号?精华学校化学高级教师、化学学科带头人刘廷阁第一时间对试卷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化学试卷的长度变了,原高考的形式是3+X,理化生一张试卷,总分是300分,其中化学是11道题(包括7道选择,4道大题),而现在的化学试卷长度变为19道题(包括14选择题,5道大题),总分值不变,还是100分。

从难度上分析,此次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难度与高考总体上有所持平,但个人感觉是略有下降。刘廷阁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此次是适应性测试,同时由于目前受疫情影响,学生们还没有完全进入之前的学习状态。

在考试时间上,此次适应性测试化学学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3+X模式下的高考中,理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是300分。化学满分是100分,按比例核算应是50分钟答完化学试卷,而此次化学答题时间是90分钟。考生对此次化学考试的试卷长度、难度、答题时间要有所准备,新高考化学学科与此次适应性测试的模式相同,同学们需提早适应。

关于试卷中不变的方面,精华学校化学学科带头人刘廷阁老师表示,必备的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实验探究等,这些基础知识是没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不变的必备知识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有着细微变化的地方。通过此次适应性测试,我们发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铝和硅考查的比例比较淡化,但淡化并不代表不考。此次适应性测试化学科目考了硅的用途、半导体性质,考了铝的冶炼、氢氧化铝和酸的反应,太复杂知识点没有涉及。这与铝和硅没有在新教材中纳入到元素与化合物系统学习有关。但考生们不可掉以轻心,铝和硅的知识点,并不代表,不会在高考中出现。其它元素如硫、氮、钠、铁等则是相对比较重点。

此次适应性测试对于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基本上与之前的考试无变化,从A1至A3,B1至B3,C1至C3,都是层层递进,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基础知识到简单的分析论证,再到创新思维、复杂推理,一环扣一环,考生应注重提高各方面能力。

涉及到此次适应性考试的具体题目,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基础知识考查,比如试卷中选择题第2-4题、第6-9题,特别注重课本的基础知识;第二,注重考查考生具备对比、类比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1题、第4题、第5题、第10题、第11题等题目有所体现;第三,注重真情实感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北京高考每年都是这样的特点。此次适应性测试也体现了真实情景,也就是试卷中出现的事件均为实际发生的,考生需要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比如第12题、第15、16题,对该方面的考核就有所体现;第四,接收、接受、整合新信息的能力,此类能力是考试应必须具备的能力,此次测试中第5题、第12题、第17-18题,对该种能力的考查是十分明显的;第五,考查实验能力,比如此次试题中第6题、第12题、第14题是考查的实验基础,第18-19题既有实验基础又有探究能力的考查。

此次考试需关注的另一个特点是,关注鲜活信息、图形、图表、数据等分析。这在试卷中约出现17处,比高考出现的次数略多,但整体也可理解为持平,因为试卷的长度有所增加。长度的增加,图形图表题目预计在今后还会增多,因此考生要学会分析图形图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