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2024-12-02
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篇1: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备战高考历史,高三的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注意事项如下:

1.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又能调养身心,与考试两不误。

5.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篇2: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摘要】高三备考,其实是一个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即在一年的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的复习能力发掘、提高到能够解决或者基本能够解决高考试题上来,下面的高考历史复习需要注意四个事项供大家参考!

1、偏科生全面复习好

偏科生在这段时间内,应该以提高高考总分为出发点进行复习。偏科所形成的弱势科目,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向弱势科目倾斜大量的时间是得不偿失的,应该对6个科目进行全面有重点的复习。复习主要以看一模以来的模拟试卷、学校自主开发的复习资料为主,还要根据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看教材,这样可以提高看书的针对性。在复习中要把看、思、做、小结结合起来,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要相信,带进高考考场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和智慧。

2、复习重四基

高考试题中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但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容易题与中等难度题要占到80%左右,这些题都是基础题,真正的难题只占到20%.高考前的自主复习重在复习基础与查漏补缺,解决难题的能力不是一时能提高的和下降的,这是一个能力积淀的过程,高考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是基础题做得怎么样。因此,高考前的复习,反对好高骛远,提倡脚踏实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答题技巧、解题格式,是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考前复习一定要回归基础、回归书本、回归基本题。

3、复习在学校更好

一是高考前的复习,最好不要改变学习环境,高三1年上课均在学校,考生已经比较适应学校的环境,能够自然地过渡到高考,心态比较平稳,有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

二是在学校复习,当遇到问题时,能够问老师与同学,及时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有利于精神状态的调整,这对高考大有好处。

三是在学校复习,有很多同学在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前进。同学之间又存在竞争心理,有利于个人兴奋点和复习效率的提高。

四是在学校复习,时间上有规律,生活上有节奏,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还会有来自老师的鼓励与安慰,感觉踏实,有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利于提升复习效果。

4、复习要有针对性

西安东方中学问校长认为,复习的策略就是自己对复习的安排和目标的制定,它关系到考生能否用有限的时间考出更多更好的成绩。要防止前松后紧的现象存在。问校长建议考生:一是在复习策略上要做到有计划性。这个计划性既要有结合自己实际的整体计划,又要有具体的天天计划,建议每天晚上临睡前想好第二天的复习内容,越具体越好,例如要解决历史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如何解决,这样就可避免一天忙下来一无所获,过一天要让它有一天的进步。定目标时要适当高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而又不至于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使心情受到影响。复习计划要有阶段性,一般情况下,在临考的前两周应把全部知识过完,利用剩下的这两周将重点放在查缺补漏上。

二是复习策略上做到有针对性:一个针对性是以课本为主,狠抓双基。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而应当通过分析、研究后,挖掘出知识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串联,整理归纳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基本技能是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复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仔细研究书中的例题和精心演算习题(当然也包括教师提供的典型例题),它们是具体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现,又是充分体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做题切记不能泛泛地重演一遍,而是要通过做题探究转化的过程,总结出转化用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然后归纳出一般解题规律。复习时也要多做一些历年的中考试题,才能悟出中考强调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我们的准备与中考不拖钩。

另一个针对性是抓实效性,即抓住每次模拟考试后的查漏补缺,做到在考后有收获。找出自己的病根,找出产生病根的原因,再认真加以反复练习。抓实效性还要在复习中狠抓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因为这些内容往往起到龙头的作用,抓住了前后左右的知识可牵动一片。

总结:以上就是高考历史复习需要注意四个事项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提示

高考一轮文综复习三部曲

篇3: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下文为您准备了历史知识点复习注意事项的内容: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一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 三大”即至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至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 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至公元前2,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比东周时间要长,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 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 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 、英国和法国。在“美国的领土扩张”图上,一个“阿拉斯加,从俄国购得”的说明就暗示了俄国在19世纪前期曾地跨欧亚美三洲;一个“夏威夷,吞并”,反证了孙中山不是在美国建立了兴中会。在“帝国主义瓜分下的非洲”图上,表明了19末世纪末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这两块“干净” 的土地。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 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 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 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历史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 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 习时不能忽视。

六、年表中的隐形知识

七、跨教本中的隐形知识

以高九四级文科生为例,他们初中使用中外历史课本共4册,高中又使用了世界史3册。中国近现代史讲座1册。中国古代史选修本1册,共计9本书,除近现代史讲座不考外,也还有8册教材,有些知识点就是隐形于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或隐形于同一教材中的不同章节中。如一册战国的司南放到二册宋元文化中讲;一册唐时的华侨放到了二册明朝的对外关系中讲;中古史上的虎门销烟摆在了二册近代史的开章讲。所以,同学们在 复习中特别注意掌握跨教本的隐形知识。

八、文字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文字表述技巧上,稍不注意,就谬之千里。如“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一个“已经”否定春秋开始用铁的观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具体哪朝 哪代?没有讲,否定了唐时发明火药的说法。“从19世纪代到代,洋务派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办了一些和民用有关的工业……作为军工业的辅助”。一个“同时”加“辅助”,否定了“洋务运动代的军事工业为主,代以民用工业为主”的说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向中国大量倾销工业 品的同时,还向中国输出资本”,教材用一个“同时”加“还”字,准确地表明在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的商品输出并未为资本输出所取代,否定了帝国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的论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清亡于何年?辛亥年,,这两个答案都对。辛亥年、一般指,所以清亡于辛亥年决不等于亡于。因为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时,还是辛亥年腊月25日。

九、悟性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点,紧扣大纲,对教材若即若离,全凭学生对所给信息的领悟,对教材活的理解。如“,欧洲爆发了帝国主义大战,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教材的这类表述 ,你看出中日交战了吗?没有。日德之间呢?实际上打了的,打败了德国人,才能把德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里的铁路和地盘占为己有。又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西亚、缅甸等地,处于军事优势”。根据教材这段话,你能判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参与过对日作战么?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19世纪初期美国利用欧洲对拿破仑战争的机会,加紧在北美进行领土扩张。那么欧洲对拿破仑的战争对拉美独立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么?你能否肯定回答?

十、大纲教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或配给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有的知识点,大纲中有明确要求 ,而课本中只字未提。有的知识,大纲上未要求,课本上未提到,是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中讲的,不讲也行, 但讲了更完善,更有利于高考中的材料分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段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教材上虽然放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编内,但又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 开始,那么这个恢复过渡叫什么社会呢?教参上补充了叫“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也算对中学生熟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个完整的交待。又如意大利的统一,课本交待的外来势力中没有说西班牙,教参补充了西西里王国是西班牙的属地,这样也照应了世界古代史“15世纪的意大利”图上标明的那不勒斯王国是西班牙属地这个史实了。又如雅典卫城里的奉祀雅典娜的神庙,课本未交待名字。而老师手中的教参书明白称之为帕德嫩神庙。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十大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注意事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4: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一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事项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