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2024-11-30
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篇1: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平抛运动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

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

例如:平抛运动的物体和自由落体的物体落地时间一样(江苏);平抛出去之后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与自由下落后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是一样的(江苏)。

竖直高度决定下落时间

例如:由高度比较下落时间长短(全国卷),由高度计算出时间,然后通过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北京)。

结合斜面应用tanθ=2tanφ

例如:落在斜面上出发落在斜面上,速度与斜面夹角为定值(课本P.26);落在水平面上,初速度越大,速度与水平面夹角越小(云南);垂直落到斜面上,根据斜面倾角及几何关系,求出末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全国)。

平抛运动实验

例如:结合频闪照片,用竖直方向的运动求频闪频率(来源不明);竖直方向不同间距,分析水平位移(北京);课本图示装置,平抛小球和自由落体小球总同时落地、平抛小球和匀速小球总能相撞(江苏)。

类平抛运动

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做类平抛运动(来源不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显像管原理、喷墨打印原理(广东)。

结合力学其它知识

“摆”在最低点时绳子断开,小球平抛(福建);水平滑动后平抛(北京);轨道圆周运动后平抛(浙江)。

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物体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物体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2、关于平抛运动,下面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一种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运动

B.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C.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D.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无关,而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

3、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gα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的()

4、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瞬时速度为 v0

C.运动时间为2v0/g

D.速度变化方向在竖直方向上

5、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1s投下一颗炸弹,共投下5颗,若空气阻力及风的影响不计,在炸弹落到地面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5颗炸弹及飞机在空中排列成一条竖直线,地面上的人看到每个炸弹都作平抛运动

B.这5颗炸弹及飞机在空中排列成一条竖直线,地面上的人看到每个炸弹都作自由落体运动

C.这5颗炸弹在空中排列成一条抛物线,地面上的人看到每个炸弹都作平抛运动

D.这5颗炸弹在空中排列成一条抛物线,地面上的人看到每个炸弹都作自由落体运动

好了,平抛运动知识点给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

篇2: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

(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

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最大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篇3: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篇3: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常见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三种。而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都属于抛体运动。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曲线运动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最大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1.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

B 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2. 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撤掉其中的一个力,保持其他力不变,它可能做:()

① 匀速直线运动;

② 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 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 曲线运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3.为一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锥摆,关于摆球A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摆球A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 摆球A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 摆球A受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D 摆球A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4. 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只与水平速度有关

C 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只取决于初始位置的高度

D 平抛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5.物体以速度v0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位移相等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 即时速度大小为 v0

C 运动的时间为

D 运动的位移为

篇4: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期中考试知识点主要是围绕运动学展开的,都是运动学或者力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本章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难点:

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期中考试知识点大家一定对本次期中考试的重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在考试中请大家务必不要忽略高考物理题解答方法的重要性。

篇5: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篇5: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物理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主要包括两个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同学们可以及时掌握了解。

考点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F=ma,这个公式搭建起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合外力,在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求解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大小,速度大小,等等。

考点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公式,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a,进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已知斜面上某物体在运动,已知某些运动条件,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进而求解滑动摩擦系数μ。

您可以结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目录,来查看更多物理考点的解析。我们对考点的解析与教材目录一致,更加的简洁,也更加注重解题规律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的探究。

物理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考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牛顿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的重难点,希望大家可以认真掌握本节的内容。

篇6: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期中知识点是力学与运动学都很容易考到的知识点,因此围绕速度大家一定要全面掌握各项公式及定理。

●速度的定义: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瞬时速度、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是某一时刻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能够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阶段有关系。定义式:v=s/t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形式。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标量。定义式:v=s/t.

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相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

归纳整理: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可以用速度来描述。

高一年级人教版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期中知识点围绕与速度相关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等概念及相关的公式和应用。

篇7: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篇7:人教版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核心知识点精讲

嘀嗒嘀嗒,时钟欢乐地走过假期的每一天;叮咚叮咚,新学期的门铃已经悄然响起。学校已敞开温暖的怀抱,欢迎同学们的到来!一起来看看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必背知识点!

考点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F=ma,这个公式搭建起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合外力,在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求解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大小,速度大小,等等。

考点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公式,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a,进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已知斜面上某物体在运动,已知某些运动条件,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进而求解滑动摩擦系数μ。

您可以结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目录,来查看更多物理考点的解析。我们对考点的解析与教材目录一致,更加的简洁,也更加注重解题规律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的探究。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m1a1+m2a2+m3a3+……+mnan 对此结论的证明: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1=m1a1,∑F2=m2a2,……∑Fn=mna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合。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另外解题中要注意临界条件的分析。凡是题目中出现“刚好”、“恰好”等字样的,往往要利用临界条件。所谓“临界”,就是物体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认为它同时具有两种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在列方程时,要充分利用这种两重性。

【同步练习题】

1.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 kg,在14 N的恒力作用下,则 5 s末的速度及5 s内通过的路程为()

A.8 m/s 25 m B.2 m/s 25 m

C.10 m/s 25 m D.10 m/s 12.5 m

解析: 物体 受 力情况已知,由静止开始运动 ,在恒力的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恒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就可以求出 5 s末的速度和5 s内通过的位移.a=Fm=147m/s2=2m/s2,v=at=2×5m/s=10m/s,

x=12at2=12×2×25 m=25m.

答案:C

2.如果水平力F在时间t内能使质量为m,原来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产生位移x,那么()

A.相同的力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2x的距离

B.相同的力在一半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相同距离的1/4

C.相同的力在2倍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两倍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

D.一半的力在相同时间内使质量一半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

解析: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F-μmgm=Fm-μg.从静止开始 经时间t的位移为x=12at2,则x=12Fm-μgt2.再通过选项条件判断可知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知识点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必背知识点为大家巩固相关重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