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四

培养思维能力,学会科学记忆
在高一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标准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哪些内容是必须记住的,哪些只要理解即可不必死记硬背?
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探讨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1. 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通过重复记忆。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大脑对信息的记忆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因此及时复习和反复强化记忆是非常必要的。以准备一周后的一次测试为例,刚学完的第一天要复习两遍,第二天再复习一遍,第三天不要复习,第四天再复习一遍,第五六天不要复习,第七天再复习一遍。
这样的复习计划有助于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确保在考试时能够准确回忆起所学内容。
重复记忆不仅适用于课堂上的知识点,还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例如,每天关注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或者在旅行时留意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通过不断接触和重复,逐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佳。因此,在学习地理时,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并将这些活动结合在一起。
具体来说,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笔进行勾画涂抹,标记重要的地理位置或特征。比如,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标注山脉、河流、平原等地貌特征,这不仅能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环境,还能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辅助学习,也可以让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被理解和记住。
3. 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除了重复记忆和感官记忆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手段。通过联想、理解等方式,可以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从而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图时,记忆我国省区轮廓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联想来实现。黑龙江像一只美丽的天鹅,陕西省像跪着的兵马俑,台湾省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这种形象化的记忆方式不仅有趣,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记忆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可以将其比喻为一幅拼图,每个大陆是一块拼图,通过拼接的过程加深对各大洲相对位置的记忆。
再比如,记忆地球自转方向时,可以用“北逆南顺”四个字来概括:北半球看到的是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则是顺时针方向。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既便于记忆,又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知识点。
4. 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理解这些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各个知识点。
以日本为例,课本介绍的内容很多,但如果我们能找到其中的知识联系,记忆起来会更加轻松。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太平洋上,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属于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得河流短促且水力资源丰富。
在这种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然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优势,海上交通便利,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因此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此外,作为群岛国家,日本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渔业非常发达。
通过对日本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提高了记忆效率,还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5. 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不同地理现象的特点,从而加深印象。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 长度与流域面积: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而黄河流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为75.24万平方公里。
- 流经省份:长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份。
- 水量与含沙量:长江水量充沛,年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含沙量较低;而黄河水量较小,年径流量仅580亿立方米,但含沙量极高,每年输沙量达16亿吨。
- 经济意义: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航运价值极高,沿岸城市众多,经济发达;黄河则因其泥沙淤积问题,水利工程较多,主要用于灌溉和防洪。
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清楚地分辨出长江和黄河的主要特征,还能加深对这两条河流及其流域地理环境的理解。
高一地理的学习不仅仅依赖于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记忆方法。通过及时复习、调动感官、适当联想、把握联系以及抓住异同,我们可以更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