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邹城二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卷

邹城二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卷

2025-02-25
邹城二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 确立了封建制度

B.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D

【解析】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秦朝的统治时间短暂,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

选项A和B虽然也涉及秦始皇的重要贡献,但它们只是D项的一部分,无法全面概括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至于选项C,秦始皇的统治政策确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这些政策更多是消极的,如严苛的法律和沉重的赋税,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因此,最能体现秦始皇历史地位的是他所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2. 有人说克伦威尔是一位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其主要依据是

A. 率新模范军打败王军

B.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C. 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D. 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C

【解析】

克伦威尔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人物,他的确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类似君主的行为,尤其是在他担任护国主期间。然而,称他为“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主要是因为他实际上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尽管克伦威尔并没有正式加冕为国王,但他掌握的权力与君主无异。

选项A描述了克伦威尔在内战中的军事成就,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他为何被比作国王;选项B强调了他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但并未涉及其权力的集中;选项D则指出了他推翻君主制的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自己成为了事实上的君主。因此,最能解释这一说法的是选项C,即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

3. 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克伦威尔的这段话反映了他在担任护国主期间的实际权力运作情况。从材料来看,他不仅掌握了立法权和行政权,还拥有对议会议案的最终审批权,这表明他实际上是独裁者。然而,克伦威尔并非封建专制君主,因为他的统治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而非封建制度。因此,选项①是错误的。

选项②指出克伦威尔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这是正确的;选项③强调他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也是正确的,因为克伦威尔的统治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选项④认为他是名副其实的独裁者,同样正确。因此,最合适的答案是D项。

---

4. 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表明商鞅实行

A. 农商皆本政策

B. 奖励耕战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中央集权政策

【答案】C

【解析】

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增强国家实力并推动经济发展。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以明显看出商鞅鼓励农业生产,抑制商业活动。这里的“本业”指的是农业,而“末利”则指的是商业。

商鞅希望通过奖励农民的辛勤劳动,来提高粮食和纺织品的产量,同时惩罚那些从事商业活动或懒惰的人。

选项A提到的“农商皆本政策”不符合史实,因为商鞅显然更重视农业;选项B提到的“奖励耕战政策”虽然部分正确,但不完全符合题意;选项D提到的“中央集权政策”虽然也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但题目中的描述更侧重于经济政策。因此,最合适的答案是C项,即“重农抑商政策”。

---

5. 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B.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 燔诗书而明法令

【答案】B

【解析】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奖励军功和严厉惩罚私斗行为。题目中的现象——“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正是这一政策的结果。

选项A提到的“什伍连坐制”虽然加强了社会控制,但与题目中的现象关系不大;选项C提到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虽然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贵族制度改革,但也不直接解释题目中的现象;选项D提到的“燔诗书而明法令”则是文化政策,与题目无关。

选项B明确指出,商鞅变法中规定,有军功者可以获得爵位和奖赏,而私斗者则会受到严厉惩罚。这种政策激励了民众积极参与国家战争,同时也减少了私人之间的争斗。因此,最合适的答案是B项。

---

6.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右图本质的是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的图片虽然没有具体展示,但从题干提供的背景信息来看,它可能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一项重要改革——废井田,开阡陌。这项改革摧毁了传统的井田制,标志着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并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选项A提到的“铁器的使用”虽然在当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并不是图片的核心内容;选项B提到的“社会人口增加”虽然是一个背景因素,但并不能直接解释图片的本质;选项C提到的“大规模的集体耕作”也不是商鞅变法的主要特征。

选项D最为贴切,因为它直接揭示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变革。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打破了原有的土地分配制度,使得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从而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最合适的答案是D项。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考量。秦始皇、克伦威尔和商鞅等人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决策和行为,更在于他们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