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汉书食货志》中写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
B. 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
C. 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
D. 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解析:
这段文字出自《汉书·食货志》,描述了秦朝时期通过商鞅变法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化。文中提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指的是古代税收制度较为宽松,而到了秦朝,由于实行了商鞅变法,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一举措虽然促进了土地的流通和经济发展,但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分化——富者拥有大量土地,贫者则无地可耕。因此,这段话主要指出了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D)。它不仅揭示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还预示了这种不平等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
2.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此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管理方式。根据题干描述,“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一现象最早见于唐代文献记载。唐朝时期的长安城设有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称为“市署”,负责管理市场的开闭时间。每天中午时分,市署会敲响三百下鼓声,通知市民前来交易;
而在日落前七刻钟,再敲钲三百下,示意市场即将关闭,所有人必须离开。
这种严格的时间管理制度体现了当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高度管控以及对市民日常生活的细致安排。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即唐朝。宋朝及以后的朝代虽然也有类似的市场管理制度,但具体形式和细节有所不同,且没有像唐代那样严格的鼓钲报时制度。
3. 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哪一句?
A.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B.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C.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D.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解析:
“意在笔先”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书法家在动笔之前应当心中有数,构思成熟。这一理念源自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笔阵图》,书中指出:“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选项A“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句话出自南朝梁代袁昂的《古今书评》,表达了书法家在创作时应放松心情,随心所欲地表达情感。这与“意在笔先”的精神高度契合,因为它强调了在书写之前要调整心态,使内心的情感与笔下的文字达到和谐统一。
选项B“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出自东汉蔡邕的《九势》,侧重于阐述书法艺术源于自然规律,通过阴阳变化形成独特的形态美。虽然也涉及到创作前的思考过程,但更侧重于自然法则的应用,而非纯粹的心理准备。
选项C“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出自卫夫人《笔阵图》,强调书写过程中具体的技巧和力量控制,属于操作层面的内容,未能直接反映“意在笔先”的思想。
选项D“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出自孙过庭《书谱》,描述了书写时笔势的变化和灵动性,更多关注的是行笔过程中的动态美感,而不是创作之前的构思。
最能体现“意在笔先”这一书法理论的是选项A,即“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书法家在创作前需要具备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准备,确保每一笔都能准确传达作者的心声。
---
深度解析与扩展
从上述三道选择题可以看出,历史学科不仅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包括了对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考察。例如,第一题通过对《汉书·食货志》的解读,探讨了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土地制度的变革及其带来的深远后果。
第二题则聚焦于唐代的城市管理和商业活动,展示了古代中国政府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第三题则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领域——书法艺术,揭示了古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这些题目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如何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同样,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传统书法艺术中汲取灵感,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此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唐代的市场管理制度,亦或是书法艺术中的“意在笔先”,都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通过对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掌握大量的史实,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