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2025-01-14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篇1: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希望你喜欢。

(江苏T25~266分)图13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命题立意】本题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产业转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各自优势与不足,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与影响。

【规范解答】1选 AC,2选 CD。

第1题:因为箭头①④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应为资金、技术,②③从

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应为劳动力、原料,由此判断AC正确,BD与题意不符。

第2题:因为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较高,资源紧张,主要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由此判断CD正确, B项与题意不符;欠发达地区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将高污染企业转入,故A项与题意不符。

【类题拓展】发达地区或国家向欠发达地区或国家转移的常常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原因要从各自优势与不足去分析理解。发达地区或国家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但劳动力成本高,资源紧张,污染严重,欠发达地区或国家缺少资金,技术落后,但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发展空间大,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要从发达地区或国家和欠发达地区或国家两方面,有利与不利两方面分析。

(海南地理T6~89分)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l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3~5题。

3.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距离 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种植技术

4.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5.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

【命题立意】本题以圣诞树生产地的转移为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生产及其转移的因素。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题目材料和题干内容,解答该题需要掌握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规范解答】3选A,4选D,5选A。第3题,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运输不便,因而要靠近消费市场。第4题,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为了降低其生产成本,应选择在经济较落后,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第5题,圣诞树的消费市场主要在欧美地区,在深圳生产可直接利用价格低廉的海洋运输,而将其生产转移到赣州后,还需将产品通过陆地运输运到沿海地区,增加了运输的费用。

【类题拓展】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

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福建文综T5~68分)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6、7题。

6.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命题立意】本题以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为背景材料,利用人教版必修3课本中P91产业转移结构知识中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形延伸拓展,解答该题关键在于抓住图中产业链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看图分析能力。

【规范解答】6选A,7选D。第6题,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应该具有价值量高的优势,分析图中纵坐标价值量与横坐标产业链之间的关系,该曲线反映了不同产业链所对应价值量是不同的,根据曲线反映出①⑤所发展产业价值最高,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2: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小编准备了地理高二必修三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自然资源:

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2.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而各地区对资源的需求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为了加强区域间的联系,解决各区域不同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结合图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客观需求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土,并且天然气比煤炭作为能源有更多优势。

三、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著名的调水工程:我国的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世界的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

2.调水的原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耗水量的大小)。

地理高二必修三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3: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篇3: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主要包括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两种类型。

2、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从而达到追求更高利润。产业转移最主要、最常见的方式是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设立工厂。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转移对象国就业机会增加

篇4: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篇4: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且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

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1)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线路布局:

一线: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二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新-课 -标 -第- 一-网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中西部(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

(3)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 2、对东部(输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3)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2)有利于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5: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篇5: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总结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二、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