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板大全

篇1: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板大全
1.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1)通货膨胀率又叫物价上涨率,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公式表示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
方法二: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100%。
(2)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方法一:纸币贬值率=(纸币超发部分÷实际发行的纸币量)×100%。
方法二: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上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00%
通俗的讲:通货膨胀率是价格差额除以价格较小的,而纸币贬值率是价格差额除以价格较大的。即通货膨胀率要比纸币贬值率小。
〖解题技巧〗正比例用乘法,反比例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例1: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150亿元,物价上涨率={(150-100)÷100}×100%=50%
例2: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
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则纸币贬值率=(150-100)/150=33%
例3: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 )元。
解析:根据公式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上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00%
设货币贬值后价格为X,则(X—5)÷X=20%,则X=6.25元
例4: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通货膨胀率为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 )元
解析:根据公式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
设通货膨胀后价格为X,则(X—5)÷5=20%; 算出X=6 (元)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例1〗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第一步:算出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计算出货币流通速度为16÷2=8次;
第二步:计算出今年的商品价格总格16+16×10%%=17.6万亿元;
第三步:再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算出货币量:即17.6÷8=2.2万亿
故本题选C。
〖例2〗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元,这会引起 ___ 。
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1600; 0.2 纸币升值
D.200 0.3 购买力提高
解析:根据货币流通公式算出货币发行量,即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故本题选A。
3.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掌握以下公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其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正比例用乘法,反比例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2)价值总量(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
〖例题〗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
解析:
①第一步,计算出该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依据题意该企业生产率提高10%,则商品数量为10+10×10%=11万件;
②第二步,计算出商品的单价,单价与个别生产率没有关系,只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全行业生产率提高20%后,则该商品单价降低为132÷(1+20%)=110元。
③第三步,计算出商品的价值总量:即商品单价×商品数量=11万×110元=1210万元
4. 汇率变化导致收入盈利(亏损)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出变化后的汇率,提高用加法,下跌用减法。比如原来100美元兑换800元人民币,即1:8;现在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20%,则汇率变化后的美元汇率为8×(1-20%)=6.4元;
其次,在计算美元汇率变化前后能兑换的人民币数额。二者相比较得出
〖例题〗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 损失了美元160元
D. 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解析:
第一步计算出汇率下跌后的汇率为1×8×(1-20%)=6.4元;
第二步计算出1000美元现在能兑换的人民币,即1000美元×6.4元=6400元人民币;
第三步计算出两年前10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即1000美元×8元=8000元
第四步计算出兑换的结果,即损失8000元—6400元=1600元.
将美元换回人民币并不会减少人民币的损失。答案:A。
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1)按劳分配是指公有制经济范围的收入分配,具体包括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承包集体的土地、林地、鱼塘等获得的收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资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等。例如: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银行利息、股票股息;
②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企业工人的劳动报酬;
④按土地要素分配:房东出租自己的房屋
〖例题〗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44000元;26000元
B. 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
D. 44000元;11000元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依据题意,李某在国企的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即36000+8000=44000元;其个人专利不属于按劳分配,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个体杂货店的收入既不是按劳分配,也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房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以按生产要素总收入是李某的个人专利费+房租收入,即5000元+6000元=11000元;故本题选D。
6.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1)第一步,让工资总额减去国家税收起征点,计算出超出国家起征点的数额。(当然工资总额低于国家起征点的就不要缴纳哦)
(2)第二步,把超过国家起征点的金额按照国家个人所得税率表级数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
(3)第三步,计算出每个阶段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在一起就是应缴个人所得税额
〖例题〗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1900元、5000元,结合下表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个人所得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元以后的余额)
A. 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
B. 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 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D. 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解析:本题是选错误的选项。从知识上要求考生会计算个人所得税。A说法正确,根据图表这是累进税率,B说法正确,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就是体现社会公平,C根据图表,个税起征点是元,小张不足元不交税,D项错误,老赵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纳税部分为5000-=3000元,这3000元要分开算,其中500×5%=25元,剩下的-500(前面已经缴纳税,扣除掉)=1500×10%=150元,3000-(前面已经缴纳税,扣除掉)=1000×15%=150元,三部分加起来共计325元,不是450元,所以D项错误。本题选错误的选项,答案是D。
篇2: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板大全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很多考生的失分点,下面有途网小编跟大家说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万能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影响消费的因素:
【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模板】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高考政治必备答题模板
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企业+个人
高三必备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①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原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②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原因)。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货币(量、值)影响价格
(4)市场(哄抬物价)影响价格
(5)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影响价格
(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国家的宏观政策、纸币的发行量、市场调节的缺陷等等)
篇3: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板大全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很多考生的失分点,下面有途网小编跟大家说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政府稳定物价的措施: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C、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D、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E、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节社会需求;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万能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企业稳定物价的措施:
A、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B、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C、遵守市场规则,不能哄抬物价。
高考政治必备答题模板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
3、物价水平
4、消费环境
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6、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
高三必备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题模板】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状况+地位+作用
篇4: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板大全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政治在高考中的考试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和规范的答题模板,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大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企业经营者)的相关问题答题模板
企业(企业经营者),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遵循价值规律,优化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创新、科技和管理) 4.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诚信、品牌)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方式)
价格变化的原因的答题模板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篇5: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板大全
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等。
(2)劳动者: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劳动者: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
(4)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
(5)纳税人:权利义务,依法纳税。
16-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答题技巧:经济生活答题模板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你可以取得好成绩!
篇6: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板大全
政治经济生活必备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
对于高中生来说,政治该如何作答才能拿到高分呢?高考政治有哪些高频考点呢?有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在经济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
3.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4.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 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买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7. 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高考政治审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高考政治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情景设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应注意以下步骤: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第一,准确概括、把握题干情景的主旨。
第二,审查题干的设问,明确政治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
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
第一,准确判断高考政治题肢观点本身是否正确(包括从理论上判断,即看它是否符合所学的理论观点;从事实上判断,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第二、比较四个题肢内容的差别。有的题肢在表述上只有个别字词的不同。另外,在高考政治组合选择题中,组合项的不同。
(二)问答题
高考政治问答题一般由情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审题时要把审材料和审问题结合起来。高考政治问答题考查的思维层次一般有三个,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超强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