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思想理论成果

篇1: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德州期末)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 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 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 抵抗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 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2. (烟台模拟)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叫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 太平军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义和团
3. (茂名期末)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A. 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 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C. 领导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D. 领导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4. (金陵期中)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5. (南通高三期中考试)美国19世纪末知名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些主张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即单税社会主义。参照此学说而诞生的是()
A.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B.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C.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6. (池州调研)孙中山在其遗嘱里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奋斗里,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兴中会誓词 B. 三大政策
C. 三民主义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模拟精选)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 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 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 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 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8. (徐、淮、宿、连模拟)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 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 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 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9. (深圳模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 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所有
D. 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0. (汕头模拟)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农民的伟大力量
B. 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11. (张渚高中等四校期中考试)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解释是: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他所说的:民族自求解放,主要是指()
A. 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
B.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给人民以充足的自由
12. (江苏吴中区调研)《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的目的是()
A. 提倡民主自由 B. 宣传排满革命
C. 倡导个人崇拜 D. 反对帝国主义
13. (阜阳模拟)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国民革命思想
14. (滨州检测)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跻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袁世凯 D. 陈独秀
15. (创新题)毛泽东特别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这就是说新三民主义()
A. 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 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C. 代表工农根本利益
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 (镇江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在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相对于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从到,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4分)
篇2: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诞生了很多伟人,也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思想。以下是中国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项试题,请考生认真掌握。
一、选择题
1.(湖北高三联考)《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答案]C
[解析]所谓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是指孙中山主张进行社会革命,主要目的是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悬殊,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与民生主义的目标类似。 因此,民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
2.(湖南常德高三期末)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答案]C
[解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相结合,并没有全盘西化,故A、B两项错误;D项中完美结合的说法不妥,故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可见钱穆认为孙中山不仅吸取外国政治的优点,而且进一步发展,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C项正确。
3.(北京东城高三期末)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惰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民国为国民所公有,民主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见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结束满洲贵族统治诚然为目标之一,但是是初级而非终极目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惰性,故B项错误。材料亦未涉及平均地权,故D项错误。4.(广东名校高三联考),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时间信息,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由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
5.(西安五校一模)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重视两个方面的斗争,一个是民众运动,一个是武装斗争,且是走向农村,即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故应选C项。
6.(济南一中)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一思想集中在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部著作中。故选A。
7.(杭州一模)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发展的标志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故选C项。
8.(武汉调研)毛泽东曾写道: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以上内容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联系所学可知属于过渡形式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故选A项。
9.(浙江绍兴高三检测)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第二次战役不能永远搞下去,要有个底,基本上清理三种人,批判了四人帮的罪行,就行了,要赶快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有些单位搞得差不多就可以结束,转入正常工作。由此可见()
A.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B.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文化大革命余毒已经被彻底清除掉
C.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
D.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
[答案]D
[解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是在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A项错误;1976~,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是在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C项错误;材料要赶快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说明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故D项正确。
10.(山东日照高三检测)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B.摸着石头过河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答案]B
[解析]摸着石头过河,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11.(山西大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6月)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8月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4月20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解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第(2)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第(3)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12.(玉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
《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
[答案](1)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
(2)设想: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发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实践:实行土地改革。(或打土豪,分田地)
[解析](1)问,由材料一中的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应该预防革命后出现的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2)问,设想: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等信息可知其设想是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20世纪代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之下,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的主张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实行土地改革或打土豪,分田地来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
篇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下面是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练习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1.(任城一中)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B、D体现的是民族主义,即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C体现的是民生主义。故本题选A,民权主义强调用革命手段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吉安)何为三民主义呢?简单的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的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以民为本思想
B.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三民主义理论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三民主义理论中民生主义的思想。正确答案为D。
3.(威海)20世纪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孙中上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革命相继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要在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必须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共同来完成,才会有了三大政策下的新三民主义。它赋予了新三民主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内涵:明确提出反帝、节制资本;②④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答案选B。
4.(雅安中学)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反映的信息中都可以判断应该是秋收起义,因此A项错误;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进入农村,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进行土地革命,因此C正确;故选C。D项是在开始的长征,与材料显然无关。
5.(济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成果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A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国共十年对峙);B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国民大革命);C项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项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
6.(济宁)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下列关于毛泽东这部著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部著作发表于抗战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B.这部著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C.这部著作标志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
D.这部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充分成熟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7.(盐城)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初,邓小平又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答案]D
[解析]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A、B、C项均不符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
8.(江苏盐城) 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
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
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时间在 1月, B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 10月, 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 前发表的,所以 B 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其它三项符合史实,是正确的。答案为 B。
9.(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
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政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