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2025-05-04
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篇1: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以下是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项试题,请考生认真掌握。

1.(桓台)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脱离饥饿。这里的他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袁隆平符合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脱离饥饿,所以,这里的他只能是袁隆平。

2.(嘉峪关)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妙算神机费剪裁。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 B.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 D.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

[答案]C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从材料中银河、妙算神机等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计算机方面的成就。故应选C。

3.(淄博)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教育()

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

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实施211工程计划

[答案]C

[解析]20世纪代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当时的教育就是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求。A项旧中国的教育主要培养懂得四书五经的人才;B项材料强调理科,文理科院校发展并不均衡;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答案选C。

4.(遵义)20世纪代,中国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C.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可以看出当时是教育界的大跃进运动;A、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20世纪代的时间限制。所以答案选C。

5.(吉林长春)下为10月21日一位知识青年的日记:今早,广播了中央关于高等院校招生的通知,街谈巷议皆此事,家里也催我去学校复习。大学,我朝思暮想的地方这段话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B.激发了知青的求知热情

C.使国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D.保证了社会言论自由 [答案]B

[解析]文革时期,高考制度被废除,直到这一制度才得以恢复,这极大地推动了广大青年的学习欲望。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应选B。

6.(扬州中学)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为此,复出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下列哪些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措施()

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高考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制定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注意题目中设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个关键词邓小平新时期(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到就形成了,排除;②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推动的,但不是在新时期,而在,排除;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7.(湖北襄阳)7月30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逝世。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方针B.百家争鸣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百花齐放方针是适用于文学艺术领域,而百家争鸣方针是适用于学术领域,而材料反映的主旨正是学术领域,所以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的也就是百家争鸣方针。

8.(福建德化)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倡导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D.这一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提出的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并没有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因为仅仅十年后中国就进入了文化凋零的十年文革时期。 9.(四川内江)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李建国《自然科学简史》

材料二 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中国化学家张准()

材料三 ,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至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成就。

(2)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成果。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特色。

[答案](1)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2)历史现象:洋务运动期间,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是科学本体。运动:新文化运动。 (3)科技成果: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或两弹一星)。

(4)宋元时期:传承文明与自主创新。

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

现代中国: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

[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在世界领先的主要科技成就。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学生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及所学总结。如结合材料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掌握情况。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如材料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突出历史现象。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的提示20世纪初。

(3)本问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本题属于基础性的题目。回答时注意时间及具体内容的限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成果,不可将杂交水稻之类的也答上。同时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4)本问主要考查古代、近代及新中国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归纳总结特点,首先要梳理一下每一个时期中国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同时要注意结合每一个时期大的社会背景。如近代中国,受到列强侵略,与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及向西方学习紧密结合等。

篇2: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着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问世。

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⑶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⑹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又着《缀术》一书。

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

⑴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

⑵战国:扁鹊石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着名的医学着作《内经》。

⑶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物学着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⑸隋唐: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着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着的《四部医典》,自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0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中国古代的地理成就

⑴《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⑵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⑶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⑷北魏的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着作。

⑸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着,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个世纪。

6、农业、手工业论着

⑴《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着作,是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⑵《梦溪笔谈》:北宋沈括着,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⑶《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着,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着作。

⑷《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着,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7、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⑴先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半坡人培植了粟,河姆渡人培植了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已经养蚕缫丝。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地甲骨文,保留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着作。春秋战国时期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以上。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的专着《考工记》,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⑵秦汉: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陷阱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张衡的地动仪式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一起,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道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1100多年。

⑷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时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就有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⑸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

⑹明清: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个世纪。

篇3: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篇3: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高考历史重点辅导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问世。

3、中国古代的历史成就

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历史

⑶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⑹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又著《缀术》一书。

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

⑴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

⑵战国:扁鹊石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⑶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高考历史重点辅导

⑸隋唐: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自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篇4: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篇4:探索历史高考中的现代中国文化科技

在历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渐增大。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 【高考历史】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2. 【高考历史】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著《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

3. 【高考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率、《齐民要术》等。在思想领域,东晋葛洪改造道教,陶弘景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由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和宗教的麻痹作用,佛教十分盛行。佛教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反佛的思想,例如范缜的《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成就同样令后人叹为观止。

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1、【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问世。

三、专题检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高考历史】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材料的落后。在古代的中 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A.西周B.秦代C.汉代D.唐代

2.【高考历史】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 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 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4.【高考历史】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 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 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 ( ) (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 ( )

5.【高考历史】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6.【高考历史】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 )

A.甲骨文 C.隶书 B.篆书 D.楷书

7.【高考历史】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 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

A.生 C.净 B.旦 D.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