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试题

2025-03-27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试题

篇1: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册试题: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漫画中所反映的封建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 )

  A.迷信思想和行为不尽科学   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世界观就是哲学    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2.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高形式的斗争。哲学领域的斗争根本的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有人说:“金融海啸充分证明: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要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会导致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体现了 (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

  (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 )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B.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

  8.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    ( )

  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D.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观点

  9.“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④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

  11.邓小平同志说:“要摸着石头过河”。 邓小平同志又说:“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两句名言体现了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12.世界博览会不是为了商业性的目的,而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世界博览会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 )

  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④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有人感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5.某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

  ( )

  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16.下列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

  B.哲学可以反作用于时代

  C.哲学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

  D.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17.判断一种哲学形态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要看它是否 ( )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充分说明了 ( )

  A.哲学智慧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哲学智慧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19.改革开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党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0.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这主要体现了 ( )

  A.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现象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21.(8分)哲学是人类理性思维和绵延数世纪积累起来的智慧王国。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的典籍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甚至不同的人,其哲学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在这些见仁见智的哲学观点或哲学理论流变的历史中,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1)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4分)

  (2)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4分)

  22.(9分)6月8日下午,刚参加完高考的几个同学议论了开来。甲同学说:“我以后再也不想学哲学了,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过去学哲学只是应付高考的需要。所以,以后没有必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乙同学说:“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哲学是讲述方法论的学说,学好哲学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他课程的知识。”

  请评析上述两位同学对哲学的看法。

  23.(9分)随着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有人利用“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形式招徕了一些笃信者;还有人鼓吹,是“寡妇年”, 不宜结婚。

  (1)我们周围存在的这些现象其实质是什么?(3分)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6分)

  24.(14分)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材料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6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如何?(4分)

  (3)在当代中国,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4分)

篇2: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实施、组织的总和

8、下列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9、以来,《社会救助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政府工作报告》等相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大亮点。政府的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③说明政府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说明政府是我国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面对开始的接连不断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只要我们坚信曾经回荡在汶川地震灾区上空的那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誓言,冬去春来,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将发展“奇迹”续写到本世纪更远的未来。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只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困难都能化解

11、下列说法中坚持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

A.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B.拿破伦曾经说他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D.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12、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取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巨大成功。我国人民创造了世界建筑的奇观“鸟巢”、“水立方”,创造了奥运的空前的开幕式,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人民丰富了奥运精神。由此可见,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

①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

《求是》载文指出,近年来,假新闻日益猖獗。这些假新闻大言欺世,藏污纳垢,误导社会舆论,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干扰社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一大公害。回答14~15题。

14、假新闻成为顽症而屡禁不止,原因就在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者好大喜功,醉心于制造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求轰动效应和上级赏识,达到满足个人声誉、地位等各种欲望的目的。可见,制造假新闻的价值观属于

A.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辩证法 D.个人主义

15、假新闻误导社会舆论,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干扰社会的健康发展。这说明

A.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世界观决定价值观

16、下列新闻标题中属于价值判断是

A.美国加速印钞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B.温家宝总理在辽宁调研考察

C.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D.中纪委监察部处理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主要负责人

17、3月18日,商务部发出通报指出,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务部依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的决定。这说明

A.法律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18、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A.社会历史性特征 B.实践性特征 C.阶级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19、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的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的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种评价都受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的

D.价值判断有阶级性,蔡襄是*臣,所以不能客观地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20、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人们是不会干的。这就是

A.价值观的形成和自我实现  B.价值观所起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的客观评价标准 D.价值观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2、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张绪老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把学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理论当做一个共产党员的终生使命,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他的事迹说明

①每个人经过奋斗都可以为社会作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一位哲学家说过,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一个幸运的人应该是经过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说

A.经过奋斗,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奋发拼搏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理想信念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4、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B.努力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C.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D.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25、有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溺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死时,飞遍世界的心愿仍未实现。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A.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B.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 D.要正确处理理想与共同的理想的关系

试 卷 Ⅱ

二、非选择题(3题,共50分)

26、材料一:“两会”期间,胡锦涛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艰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在集中力量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向官员们发出了“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的呼声。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克服当前危机的主要着眼点。

材料二: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xx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显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

请简述上述材料中“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和“民生亮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27、有两名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农村养猪场担任技术总监后,大力推广使用生态养猪法和中草药防疫技术,使养猪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他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针对本镇农民收入低的实际,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脱贫致富方案,提交镇人大常委会讨论。方案通过后,他们不辞辛劳,组织党员,带领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并进行蔬菜包装深加工。不到一年时间,全镇农民的收入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简要说明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实意义。

28、阅读《人生路上有沉潜》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从“发展观”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什么道理?

(2)试对“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有价值观的人生才是更美的人生”加以评析。

(3)从“人生价值”角度看,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如何在“沉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C D C B C C A A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B A A B C B C D C

二、综合题

26、(1)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战胜全球金融危机,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

(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民生亮点”体现了我们党群众观点的要求。

27、(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或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8、(1)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生路上如果有困难,只要我们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就能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沉潜”,积聚力量,一方面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寻找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以实现成功登陆!

(2)①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所以,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这是正确的。

②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价值观,他才可能拥有更美的人生;一个人如果有错误的价值观,就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潭,就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③只有对人民、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只有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快乐和幸福的人生,才是更美的人生。所以,认为有价值观的人生才是更美的人生,这句话是错误的。

(3)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挫折和失败是摆在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栅栏,需要我们在“沉潜”中创造条件实现跨越。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当命运对我们不公平时,不要怨天尤人;要勇于“沉潜”,提高个人素质,才能把握到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广阔的空间。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人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不会随波浮沉,才不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我们不管是“沉潜”还是跃起,都要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

篇3: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试题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通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

C.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指导思想多元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解析:A、B、C三个选项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但把握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故选A。D项表述错误,在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答案:A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C.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

D.吸收借鉴外来经典文化

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A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在文化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这是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①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统一的 ②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 ③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④同各种文化思潮是统一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很显然,各种文化思潮中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④说法错误。

答案:B

4.在当今,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毛泽东思想

C.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最 新的理论成果。

答案:D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一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发展的理论,而毛泽东思想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答案:C

B级 能力提升

6.下列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③代表先进的 经济、政治力量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④要产生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 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相统一,故①错误。近代中国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故④错误。②③均正确,所以选D。

答案:D

7.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实在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这种观点( )。

A.没看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

B.承认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没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解析:错选A是因为没认识到这种观点其实看到了当前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错选B、C是因为没认识到这种观点其实否定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的必要性,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 的必要性。答案为D。 答案:D

8.对当代先进文化的内涵,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 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 ④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的 ⑤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是发展当代先进文化的措施,不是当代先进文化的内涵,④排除。

答案:B

9.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崇拜对象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对象 科学家 时代

英雄 娱乐

明星 体育

明星 自己 反面

人物 无偶像 其他

人数 30 18 79 44 3 4 9 13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D.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解析:由题干材料不难看出,当今的青少年崇拜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人数较多,这说明必须对青 少年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1)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调动 、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比较简单, 考生直接调用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生可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 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③在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训练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