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点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点

2025-01-21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点

篇1:高二政治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点

  【一】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

  ①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

  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

  “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

  (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因: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篇2:高二政治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

  “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

  (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因: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政治文化生活必备知识点】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

  ①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篇3:高二政治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点

篇3:高二政治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点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考点:

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一、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的关系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如何?(重点)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文化要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

◆实践的含义: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2.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源泉、(根本)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源泉。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为什么?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重点)

1.必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如何理解?)

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②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在时代的高度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四、如何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并非只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2.只有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练一练:

辨析: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①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②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就此认为文化创新只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④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就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