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篇1: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新闻预祝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2: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以下是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对考生复习地理有帮助。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3: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最新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专项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篇4:高考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
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四是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
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x-1)d≤Δ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2.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
①地势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
④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②水库坝址宜选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3)与运输线路结合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量让水自流。
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
①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工厂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
②港口的建设应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5)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
二、可视问题
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
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