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2024-11-24
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篇1: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案例描述:我女儿是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三生,平时成绩在全年级属中等水平,但“二模”考试发挥不理想,只考了472分,比她平时的成绩下降了40多分。利用填报志愿时间,我们娘儿俩坐下来好好聊了聊。她跟我说:“近来不知怎么回事,总觉得跟不上老师的复习节奏,各个测验、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发现有些该记的内容没记住,曾经记过的知识点又忘了;复习时感觉不踏实,看语文的时候觉得要看英语,而看英语时又觉得理综还没复习,感觉时间不够用,手忙脚乱的,随着高考临近,越来越觉得准备不充分,生怕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听了孩子的诉说,看着孩子脸上的焦虑表情,我这个做家长的非常着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摆脱焦虑。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呢?

  分析:距高考还有半个月,考生的焦虑感会随着高考临近明显增强,有的考生心理负担加大,越想越觉得准备不足,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担忧,缺乏信心。在这段时间里,有相当多的考生会出现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学习没进步,甚至学过的知识现在也感觉波动。由于这些考生升学愿望强烈,急于提高成绩,结果欲速则不达,进而产生焦虑、浮躁。这种心理在成绩中等的考生中表现得较为突出,这些学生随着成绩的波动,越发静不下心来,影响了学习效果。面对焦虑,考生最重要的是正确对待与克服,不要让这种负面心态影响了复习。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家长: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不可看到孩子焦虑自己先乱了阵脚。家长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消除烦躁不安和紧张心态,才有助于孩子平稳克服焦虑。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对暂时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埋怨、责骂孩子,要心平气和地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多与孩子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经验,听听孩子的意见。家长还要配合老师,对孩子心中的烦恼给予及时疏导和排解。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建议:首先,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影响,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面对处于焦虑中的孩子,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协助孩子把心态放轻松,把备考节奏放慢。家长要力求劳逸结合,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晚饭后散步、听新闻,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放松紧张的神经。家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甚至比孩子还紧张。这样会增加孩子的悲观情绪。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让孩子真心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自信心。

  再次,家长要协助孩子改变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克服焦虑。家长要和孩子及时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复习方法,使复习方法适合复习进程,让孩子能体会到调整后的复习成效。

  家长要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按照复习计划抓紧落实,叮嘱孩子按时完成复习计划,这样可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也可对孩子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以保证复习能高效、有序地进行。而当孩子完成了一定的复习计划、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内心的满足感就会产生,从而会大大增强信心。

  北京宏志中学心理教师 孙治英

篇2: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高考(论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参加考试的考生都能够轻松、积极地备考,与此相反,很多家长却因为过度担心、焦虑而出现了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问题。专家称,考生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面对孩子的考试,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的考试。

市民宋女士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几个月来,宋女士吃不好,睡不安,每天陪着儿子复习到深夜。每当儿子模拟成绩不理想,宋女士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而且连白天上班也没有心思。日前,她感觉头晕目眩,在坐车时昏倒在地,被紧急送到医院。医生说,宋女士是由于过度焦虑导致的身体内分泌失调,加上严重的失眠,最终晕倒。

记者从团市委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近一个月来,有部分考生因考前情绪紧张、心理出现波动而前来求助。与此同时,有不少的考生家长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求助心理专家,这些家长的人数甚至超过了考生人数。一位考生的母亲比自己的女儿还要紧张,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烦躁、失眠,吃不下饭,连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心理专家张大生博士称,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紧张情绪全都表现出来,每天不停地念叨你可得考上某某大学这样的话,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还有的家长过度在意孩子的模拟成绩,孩子发挥稍有不稳,家长最先被击倒了,这也无形中给考生带来了心理负担。

篇3: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篇3: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朱非(化名)和妈妈昨天一起来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叶,做心理咨询。朱非妈妈成为林叶当天开诊时接待的第六位高考家长。林叶说,很多来咨询的考生心理素质非常好,而陪同他们前来的家长反而比考生更紧张和焦虑。

    由于焦虑,妈妈把头发剪了

    朱非的妈妈原本有一头过肩长发,让45岁的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了10多岁。朱非一直非常喜欢妈妈的长发。但是,随着高考倒计时的开始,朱非的妈妈也开始了自己的倒计时:首先停掉了经常去的瑜珈班,然后又不做了平时在美容院的脸部保养,最后终于忍痛剪去了那头飘逸的长发。     朱非的妈妈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她只是认为,每天打理头发严重分散了精力,不能让她全心全意保障即将迎考的儿子的日常生活。但是,她没有想到,从她剪掉头发的那一天开始,朱非就失眠了,他被妈妈的紧张情绪感染了。     同济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心身科副主任李春波博士说:“紧张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高考前的父母经常会无意间把这样的情绪‘传染’给他们的孩子。”门诊量一月内发生有趣变化。

    同济医院心理科每周都安排了李春波的专家门诊,每逢中、高考,门诊人数的变化都让李春波觉察到高考考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但是考生们的父母不但不赞成孩子来看医生,甚至比孩子们还紧张。随着这种紧张情绪而来的生理反应,就是心慌、易躁、易怒、失眠、食欲不振等。李博士用“榜样的作用”这个社会心理学名词,来解释家长的紧张情绪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就发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孩子们会在无意中感染上家长或者外界带给他们的这种焦虑情绪。”门诊量的一个有趣变化是这样的,在高考前的一个月里,李春波博士接待的基本都是“自告奋勇”来看心理医生的年轻考生们;但是,考前几天的心理门诊高峰却是由考生家长们带来的,经受不住紧张和焦虑的家长们纷纷来求助缓解情绪压力的良方。

    李博士说,朱非妈妈突然剪掉头发其实就是心理焦虑的突出反应,也是很多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很多家长口头上说“不给孩子压力”,但平时自己却有意无意表现出很多紧张情绪,如坐立不安、过度关心孩子身体、不厌其烦地送饭送汤或积极为孩子张罗报名补习班等。家长的种种表现会给孩子心理暗示,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家长的紧张考后也停不住

    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盛晓春最近一段时间总能看到紧张守候在门诊室外的父母,虽然他们都是陪孩子来的,但盛晓春感到更应该就诊的其实是他们。在盛晓春看来,门诊量的攀升很正常。以往每个医生一个月大概会有300人左右的门诊量,而到了中、高考期间,这个数据总是会有所上扬。早报记者从上海各大医院的心理科了解到,近一个月来,应届考生来咨询的问题基本都是有关成绩下滑、情绪波动等。李春波博士告诉早报记者,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药物并不是对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帮助,甚至更多人是因为服用药物后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而感觉到紧张情绪终于缓解。李春波最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考生们的紧张也许会随着高考的结束戛然而止,但是家长们的紧张情绪会一直延续,从高考开始直至考分的公布、子女未来专业的选择……”

    家有考生

    5月29日晴到多云

    考生日记:备考期间,牺牲了多场火箭队比赛          早上起床后,还有点迷糊。想到还有几天就可以结束这种起早贪黑的日子,我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锻炼英语听力,背诵语文课文。     英语听力一共30分。目前,我一般只能拿到20分。我希望考试时能得到24分左右,这样后面写作的压力就会小一点。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得到25分以上呢。不过,我的英语一向不好,一看到英文字母就头疼。希望现在的“恶补”能带来一点成效。

    语文课文背诵倒难不倒我。由于时间紧迫,我不能默写课文了,只能在背诵的时候,将每个汉字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为了备考,我把看电视的时间压缩到了极点。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过过眼瘾。其实,我经常看的都是体育频道,因为我是个篮球迷。我是火箭队的超级fans。火箭队的比赛我每场必看,重播也看。我买了火箭的发带、护腕。但是为了高考,我牺牲了火箭。

    现在,我只能在吃饭时和火箭相会了。通常的情况是,我拿着筷子,眼睛盯在电视屏幕上,忘了吃饭。妈妈告诫我说,如果吃饭时心不在焉,就要剥夺我看电视的权利了。

    等高考结束了,我一定要把这段时间内火箭的比赛全部重看一下,犒劳一下自己!          父亲日记:孩子如果考上,要请所有亲戚吃饭      儿子今天有点感冒,可能是前几天衣服穿得少的原因。虽然有点担心,但我相信男子汉的身体应该没问题。晚上要买几只牛蛙,药补不如食补嘛。     我们家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如果小成能考上大学,就变成家里学历最高的人了。为了能让他有个清净的学习环境,我们已经和亲戚们打过招呼,请他们近期不要到外婆家,这样也不会让孩子有太大压力。

    我们夫妻商量过,如果儿子考上了,一定要请所有亲戚到饭店大吃一顿。虽然现在上大学不是新鲜事情,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孩子能上大学是件喜事,是非常骄傲的事情,不管他考上的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

    对于小成,我也曾经和他说过,考试结束了就让他去海南玩一圈,但儿子却不同意。我知道他是很希望去旅游的,孩子说不去,也许是不想让父母破费吧。如果到时候他真的不想去,我会送给他别的礼物作为奖励。我很期待这一天能快点到来。

篇4: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篇4:考前家长助孩子度焦虑

  现在距高考、中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天津市患“考前焦虑症”的初三、高三学生明显增多。据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和天津市希望之星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近三个月来,初三、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占到80%以上。心理专家表示,家长应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最近,家住南开区的杨女士发现今年将要参加高考的儿子很反常,晚上11点还不睡,放学回家后无缘无故对父母发火,并经常嚷着“不想上学了”。成绩一直很好的儿子怎么变成这样呢?通过咨询心理专家才知道,儿子患了“考前焦虑症”。平时学习紧张,加上升学压力太大,孩子把“怨气”都往家长身上撒。

  记者从本市多家医院获悉,本市患“考前焦虑症”的初三、高三学生明显增多。“每天至少有四五例,都是要高考或中考的学生,比平时要多一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刘茹说。

  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教授指出,随着升学考试的临近,学生的压力会更大,学校应多开展一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游戏,多开展课外活动,转移孩子的压力。而家庭是孩子的幸福港湾,孩子撒气的时候,家长不要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要少责怪、多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如果孩子压力过大,应及时找专家或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