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2025-05-20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篇1: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高二的生物会考复习方法介绍

 

  1.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要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生物并非死记硬背,但没有学习是补考记忆的,你要把一些特殊的反例和典型代表牢牢记住,比如原核真核生物的代表,大肠杆菌原核,还有酵母菌真核,乳酸菌原核,这个一定要记牢,但往往不用你特意去被,后面不断重复的题目,老师上课讲多了就自然记住了.很多东西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如取细胞膜为什么要取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关键的字不要漏掉 "成熟"

  2. 不会的要问,生物不像理科题目问起来老师要讲半天,通常老师一点,你就会恍然大悟.有很多也是生活常识,你还要培养兴趣,很好玩的,我高中学理科,物理h化学,数学课老是大瞌睡,但生物可基本都不打瞌睡,因为我很喜欢生物.

  3.作业不要怕,一般时候生物作业不烦,理解的题目做一点也很快,但有一段时间可能刚开始有点烦,在遗传和DNA,细胞分裂里,有很多又要理解又要计算,一两道体还好,多了就烦,可以体会,但是不要怕,心静下来,这是基础,你一定得训练,到时候在熟练的基础上要提高速度,这点在高三的时候是绝对的真理.

  4.速度.高三的时候,做理综的时候,吃亏的往往是生物,一般像我这种成绩理综是绝对做不完的,有时候物理化学难的时候生物就考的好点,因为前面放弃了,物理化学简单一点生物就来不及,所以做题的速度也要提高.我一直认为较好的生物在高考的时候就来不及了,一直很悔.

  最重要的是上课,然后理解 ,作业一两次不做关系不大,毕竟生物不及其他数学物理重要,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生物也许很好很好的人不太多,但生物成绩中上等的一抓一大把,大家都学的好的话,这门功课就拖你后腿,也许你数学物理考得辛苦,总分就被人家的生物拖下了.

 

篇2: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1具有共同的_和_基础。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外)。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3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

  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应。

  4都有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5都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遗传使物种基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物科学的发展

  三个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微观方面: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

  2宏观方面:生态学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生态农业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kcamg]

  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femnbznmocucl)

  植物缺少(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b)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约1-1.5%)

  有机物:③糖类④核酸(共约1-1.5%)⑤脂质(1-2%)

  ⑥蛋白质(约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3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细胞中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4(c)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5(c)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脂质及其作用

  1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①主要储能物质:脂肪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④根本能源:阳光

  2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②类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6(c)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作用

  组成元素: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结构通式: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分子式

  有关计算: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m链数n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功能: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7(c)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的组成元素:由chonp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8(c)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9(a)多种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10(b)生物组织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颜色反应: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颜色。

  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注: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

  2(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第22页)

  3(c)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到了高中,你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在高中,学习的科目没有大科、小科之分,只有高考和非高考科目之分。比如对于理倾学生来说,语数外、理化生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对于文倾学生来说,语数外、政史地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因此,如果大家把生物当成初中的小科,当成文科来看待,指望考前背一背,可以这样说,这种情况下你的高中生物是根本学不好的。如果你指望生物考前背背就可以考高分,那是天方夜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高中尤其是在生物考试中,你也很难取得高分,更何况你考前背背呢。

篇3: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一.科学安排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寒假没有补课,下学期初我也没有参加周六的补课,所以去年我的进度比其他的学校慢,新授课我在5月21日才结束,剩下来的复习时间就只有一个月,如何用好这一个月,怎样开展复习工作呢?下面是我校会考复习的安排:

  第一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进行第一、二、三单元的复习和题例分析。(共安排大约5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5月22日—5月29日)

  第二阶段:对第一、第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单元测试和讲评(共安排大约2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5月30日—6月2日)

  第三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进行第四、第五单元的复习和题例分析。(课时安排4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6月3日—6月9日)

  第四阶段:进行两次模拟考测试和讲评,测试之间安排实验单元复习。(课时安排9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6月10日—6月21日)

  二.巧用会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

  会考大纲是学生参加会考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会考复习中一定要用好它。我的做法是:会考系统复习前利用大纲先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时间、题型和分值,会考复习时根据大纲重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回顾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其中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如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点中,涉及到不少基本概念,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等列出,归纳出它们相互的联系,用图解表示,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复制、联会

  四分体(含4条染色单体)

  高度螺旋化

  着丝点分裂

  染色质

  染色体

  2条染色单体

  2条染色体

  解螺旋

  复制

  形状大小相同

  同源染色体

  分别自父或母方

  再如:“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关系”这一知识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比较枯燥而不容易掌握,老师在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可先画好一个相对固定的图:

  血管

  消化

  酶

  吸收

  各种细胞

  然后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复习方式较新颖,学生容易把物质的代谢特点找出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效果较好。

  复习糖的代谢过程,可利用图(一):

  消化

  酶

  食物中淀粉

  吸收

  葡萄糖

  血糖

  血管

  肌糖原

  剧烈运动

  通过图表的复习比较,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糖类、蛋白质代谢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找出物质的代谢都有①合成②分解③转化的三个基本特点,物质的来源也有①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自身物质的分解③其它种类物质的转化的三个基本特点;同时,找出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明确三大物质的代谢是同时在细胞中进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此外,重视会考考纲练习题的分析。学生先独立完成考纲的练习,明确交作业的时间,然后让科代表收集同学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分析,提高了题例课讲评的效果。

  还有,两次模拟考我分别选用了考纲中的两份综合测试题。具体做法:当我把会考大纲拿回来,我先让科代把大纲后面的两份综合测试题和答案撕下来,并分别装订好,考试时我就明确这是广州市生物教研室的老师编写的试题,我们参加的也就是广州市生物教研室组织的会考,如果你能通过这两份测试,那么你就一定能通过会考,假如两份测试题你都没有通过,那么自己就要找原因,尽可能的赶上来。学生听了我的话,而且离会考剩下只有大约两周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和讲评,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促进了这一部分学生开始自觉复习。这对于老师自己也免去了到处找资料、出试题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种做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好处。

  三.重视教研信息,选准教辅资料。

  去年在广州市教研室组织高二生物的多次教研活动中,麦老师都提到了学校应该重视《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与基础题型训练》一书的训练,平时我也听到其他学校老师介绍的一些做法,这里介绍我校使用这本练习册的一些具体的做法:我校高二学生发了两本教辅,先是《精析精练》、后是《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与基础题型训练》,我考虑到学生的精力有限,而且学生对反复做的题会有厌烦的情绪,因此我的做法是学习新知识时主要完成和讲评《精析精练》的题目,平时有时间学生课外完成《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与基础题型训练》,会考复习阶段重点抓好《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与基础题型训练》,并给予学生复习的信心,告诉他们只要能把考纲、书本课后习题和这一本练习册的知识内容都弄明白,那么会考就一定能过关。从这一次会考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我的这一策略。

  此外,由于去年会考题的试卷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选择题从原来的50分变为了65分,简答题从原来的50分变为了35分,这将意味着什么呢?我先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出来,然后我帮助学生分析,因为阅卷机是无情的,这将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由于58或59分而不能顺利通过会考,你愿意由于1分或2分而补考,还是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把这1分或2分拿下来,顺利通过会考呢?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知道自己很有可能由于1分或2分而不能通过会考,而这1分或2分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争取的,这对大部分临界学生都能起到督促作用,促进他们自觉地复习,从而减少不及格率。

  四.熟悉题型,抓好专项训练。

  前面提到了去年会考题试卷结构的变化,其中选择题的得分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通过会考,因此我在题型训练方面重点抓好选择题,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步:先明确了《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与基础题型训练》的重要性,在会考前一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对练习册中的选择题进行全面的复习,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练习册中的选择题进行筛选,并选出100道选择题整合成一份《选择题的专项测试题》,利用学生下午2节课自习时间进行测试,再利用学校的阅卷机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有了认识。

  第二步:由于我的课时比较紧,我不想再占用课时,于是测试结束后我从每个班中抽出了5位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先进行题目的分析,然后让他们进行分工,每人准备在第二天下午的自习课上给同学进行20道选择题的分析讲解,并请同学给他们打分,哪一位的小老师做得好?我自己准备第二天下午的自习课进行巡视,了解这些小老师是否尽职尽责。后来根据这些小老师自己的反馈,为了能让其他同学明白题目的分析,他们认真看书本,查资料,问老师,把自己原来没有学好的知识也弄明白了,同时也知道要做好一个老师并不容易;另外由于是学生教学生,坐在下面的学生都能比较大胆地提问,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我自己在巡视过程中也及时地了解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对个别的题目进行分析。

  第三步:课后再次集中班上成绩很差的学生,了解他们经过同学的分析以后,对题目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内容,再进行分析。

  这种做法的好处我认为:

  ①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并锻炼了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也有利于优秀率的提高。

  ③利于临界生和后进生的提高。

  ④熟悉题型,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以上是我校在去年会考备考中的一些做法,但事实上成绩的取得也不仅仅靠一个月的复习,而是贯穿在高二整一学年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每一次的测验考试,我都会设计表格要求学生进行错题原因、正确思路的分析,在期中和期末还让他们提出下阶段的目标,而我尽可能的去认真阅读他们的分析,并写上几句激励的话语,以增加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想学、爱学。此外,分析从这一届的复习,我也感到了有以下的不足:

  ①系统复习由于课时紧,复习还是不够细。

  ②差生的辅导还应该提前,最好在每一次测验后,都能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③简答题的一些典型的题例抓得还不够,有可能应该进行简答题的专项训练。

 

篇4: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方法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1、具有共同的_和_基础。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外)。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3、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

  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应。

  4、都有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5、都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遗传使物种基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物科学的发展

  三个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微观方面: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

  2、宏观方面:生态学——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生态农业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KCaMg]

  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Fe、Mn、B、Zn、Mo、Cu、Cl)

  植物缺少(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B)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约1-1.5%)

  有机物:③糖类④核酸(共约1-1.5%)⑤脂质(1-2%)

  ⑥蛋白质(约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3、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细胞中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4、(C)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5、(C)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脂质及其作用

  1、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①主要储能物质:脂肪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④根本能源:阳光

  2、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②类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6、(C)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作用

  组成元素: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结构通式: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分子式

  有关计算: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m–链数n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功能: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7、(C)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的组成元素:由C、H、O、N、P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8、(C)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9、(A)多种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10、(B)生物组织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颜色反应: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颜色。

  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注: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

  §2、(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第22页)

  §3、(C)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结构:双层磷脂分子层做基本支架,中间覆盖、镶嵌、贯穿蛋白质

  特点: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功能:1、保护细胞内部2、物质交换运输3、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物质进出细胞膜:1、自由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2、主动运输: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意义:对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主要是营养和离子吸收,常考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根吸收矿质离子)

  §4、(C)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功能:含多种物质(水、无机盐、氨基酸、酶等)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

  §5、(C)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

  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6、(C)其他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高尔基体:单层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7、(C)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真核细胞核包括核膜(两层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质。功能: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存的场所。

  §8、(C)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最主要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明显核区——拟核)。支原体是原核中最小的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9、(B)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

  §10、(C)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1、过程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现两消)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消两现)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植物由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11(A)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1、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3、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12、(A)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结果:经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分化的特点: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3、(A)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3、癌变内因:原癌基因激活。

  §14、(A)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膜通透功能改变。

  本章实验:§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解离(15%盐酸和95%酒精)→漂洗→染色(碱性龙胆紫)→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