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2025-04-09
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篇1: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不浮躁,脚踏实地

(1)夯实基础

掌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理解其基本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将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特征。

例如,复习戊戌变法时,明确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除了解其背景、过程、结果外,还需了解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机遇。同时,还可将它与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比较。也可与世界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等进行比较。

这样,就可加强中外知识的融会贯通,突出时代特征,加强对已复习内容的巩固,还能为后续阶段的相关知识复习引路铺石,为第二轮复习奠基。

(2)关注教材细微点。如中国近代史上的新军与新四军,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总理衙门的设立,分别标志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等等,不一而足。

二、抓重点,有的放矢

(1)研究用好3年来的试卷和当年考纲。揣摩历年江苏卷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2)注意课后及时复习。课后一定要能对本节课的内容从历史阶段、历史特征上理解、运用;然后在第二天及时复习,该记该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上必须完成。一周左右,要把这个内容再回顾一下;一个月的时候再通过试卷、练习等多种方式督促自己再好好地回归教材。

篇2: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代至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和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单位:蒲式耳/英亩

年份小麦稞麦大麦燕麦

166012.814.113.913.1

176025.525.030.938.3

摘编自《历史研究》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圈地运动。新贵族。

(2)大土地所有制。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

解析 第(1)问,注意时间16世纪初,牧场较多可知是由于圈地运动。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说明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第(2)问,四区轮作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有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够轮作。因此其土地关系是大土地所有制。四区轮作制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并结合图表可知,粮食产量大增。第(3)问,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可知,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影响可从技术革命和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促进城市化等角度回答。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我国农业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篇3: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篇3: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下面是编辑老师整理的高三历史复习必修同步练习题,希望对您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材料二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材料三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解析 第(1)问,根据三人的相关史实回答。萨达特率先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阿拉法特和拉宾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材料三中哈马斯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回答。

答案 (1)主要原因:萨达特率先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阿拉法特和拉宾签署巴以和平协议,极大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

(2)因素: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插手中东事务,支持以色列;巴以运用极端手段相互报复,导致冲突不断。战争无法解决阿、以矛盾,和平谈判与政治解决是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应加大斡旋力度,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取得更多成果等;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解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材料二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

解析 第(1)问,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形成了美苏核平衡下的恐怖和平局面。第(2)问,当前维护和平和发展的力量是多方面的,既有世界人们要求和平的呼声,也有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核战争的巨大威力。

答案 (1)核武器的出现威胁着美苏的生存,形成了核平衡下的恐怖和平局面。

(2)原因: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核战争的结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答出两点即可)

举例:倡导和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篇4: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一、选择题

1.(晋中二模)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解析】解题时注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

【答案】B

2.(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历史原理》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

【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A

点击下载: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题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历史同步练习栏目!

篇5: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篇5: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四川文综,1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 (%)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

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 从表格可以看出,在1990~的所有调查项目中,认可某一项咨询答案的人数比例是在不断变化的,说明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并不是长期保持一致的,故②错误。表格中认为十月革命推动或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数并不占绝对优势,可见俄罗斯人并不是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故④错误。①③均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故B项正确。

2.(邯郸摸底)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B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迅速和激进方式深深的失望即可判断为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渐进的,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不是失望。

3.(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解析:B 本题考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实际要求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采用直接过渡的办法向社会主义过渡,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实际,B项正确。农业税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A项错误。材料是在分析我们的问题,并非敌人,D项与问题无关。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但是,它仅仅是问题之一,是由忽视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的现实造成的,C项从属于B项,B项是主要原因。

4.(邯郸调研)的一份苏俄文件写道:海军和红军中的不满情绪几乎同农民一样激烈,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家乡农村常常给他们捎来关于农村经济危机的坏消息。后来这些不满情绪初步得以化解的办法之一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解析:A 题干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5.下表为1927~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年份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大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人们无法承受离婚的经济压力,C项正确。

6.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A.英、荷的重商主义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C 1929~的经济危机表明,经济活动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失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英、荷的重商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由资本主义之前),与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不符合,故A项错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为了挽救社会主义,故B、D两项错误。

7.(安徽文综,21),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解析: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特点是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独立经营、政府所有的公司,独立经营有利于克服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有一定的灵活性,D项正确。政府所有说明该公司是政府投资的,实行国有制,B项错误。国家投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之一,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恢复资本主义正常的发展秩序,根本上是为了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

8.(昆明摸底)到,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约40%。到底,先后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提高60%~100%。各国提高关税额的结果()

A.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

B.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

C.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

D.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

解析:D 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其结果是加剧了经济大危机,D项为正确选项。各国提高关税并不能保护本国经济,也不能使各国之间的贸易趋于平衡,反而加剧矛盾和摩擦,各国大打关税战,世界贸易形势日趋紧张与混乱,故排除A、B、C三项。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同步练习试题已经呈现在各位考生面前,更多精彩尽在!

篇6: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一、选择题

1.(南通模拟)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解析】社会契约论认为,人们根据契约成立政府,当成立的政府违背人们的意愿时,人们就有权利推翻它,由此可见政府的职能就是代表人民并保护人民的利益。故选B项。

【答案】B

点击下载: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试题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历史同步练习栏目!

篇7: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篇7:高三历史必修一复习

高三历史备考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以下是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黄冈中学模拟)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启蒙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使人们对社会现实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故选A项。

【答案】A

点击下载: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历史同步练习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