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生物易错易混淆考点

生物易错易混淆考点

2025-03-11
生物易错易混淆考点

篇1:生物易错易混淆考点

  1.诱变育种的意义?

  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

  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

  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5.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

  有机物和氧

  16.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

  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7.矿质元素是指?

  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8.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9.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0.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

  发育着的种子。

  21.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

  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2.有性生殖的特性是?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2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24.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受精卵,生殖生长的起点是?花芽的形成

  25.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包括?

  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幼体

  26.羊膜和羊水的重要作用?

  提供胚胎发育所需水环境具防震和保护作用。

  27.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28.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9.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0.DNA结构的特点是?

  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

  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31.什么是遗传信息?

  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32.什么是遗传密码或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3.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3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蛋白质

  3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6.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3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38.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9.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40.染色体组型(核型)指什么?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46、XX或XY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基因组?由24条双链的DNA组成(包括1-22号常染色体DNA与X、Y性染色体DNA)人类基因组?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DNA测序是测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

  4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4.物种的定义?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46.常见物种形成方式?

  47.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50.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

  51.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5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什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54.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5.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56.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57.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58.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5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60.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篇2:生物易错易混淆考点

由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可知,高考试卷的选题会越来越体现以能力立意为主这一点。然而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上的易混、易错之处有着共同的地方。为此小编盘点了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相信同学们只要把这些最易错易混淆的生物考点弄懂,高考一定没问题。 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如下:

1.植物、动物都有应激性和反射吗?

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3.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

4.真核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核、线粒体吗?

5.原核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吗?

6.真核细胞不能完成无相应细胞器的功能,但原核细胞则不一样。例:蓝藻无线粒体、叶绿体,为何还能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7.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何种结构?

8.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成赤道板吗?HD

9.“病毒、硝化细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哪种?”的提法对吗?

10.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在间期吗?

11.高分子化合物与高级磷酸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

12.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13.人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还是消化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14.干种子、冬眠的动物是否进行代谢?

15.暗反应、细胞呼吸在光下是否进行?

16.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异化作用等同于细胞呼吸吗?

17.渗透作用概念中的“浓度”如何理解?动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18.结构蛋白质就是储存形式的蛋白质吗?脱氨基作用直接产生尿素吗?

19.什么叫化能合成作用?

20.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2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哪里产生的?生长素过程是否需光?单侧光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

22.兴奋能由细胞体传向轴突吗?

2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后天性行为有哪些?

24.一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只有一种吗?

25.利用克隆、试管婴儿技术来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

26.胚的发育、幼苗的形式(即,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来自何处?

27.由马铃薯的“芽眼”长成苗的过程属于出芽生殖吗?以水稻、小麦种子进行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28.极核、核体有何区别?

29.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有哪些?

30.囊胚与胚囊有何区别?

31.胚孑L与珠孔有何区别?

32.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氨基酸数:DNA中的碱基数,为何是l:6,而不是l:3?

33.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基因、DNA单链的关系如何?

34.基因组成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所产生的精子有几种?

35.同一胚珠内极核与卵细胞基因组成关系如何?与它们结合的两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关系如何?该胚珠所形成的种子中,胚与胚乳基因组成关系如何?一果实中可否形成不同的种子?

36.F2中的新类型(重组型)个体指的是什么?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指什么?

37.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有何区别?

38.生长素能让染色体加倍吗?秋水仙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吗?它们的变异能否遗传(变异都可遗传?)?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与生长激素一样吗?

39.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中携带者的几率是2/4,还是2/3?

40.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有何区别?

41.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吗?一种密码子只(都)对应一种氨基酸吗?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特定的tRNA转动吗?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吗?

42.如何判断显、隐性?

43.如何证明等位基因的分离?

44.人的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吗?精子中有x染色体吗?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过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吗?

45.三种可遗传变异来源发生的条件如何?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吗?

46.由基因型、细胞染色体图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

47.单倍体就是一倍体吗?

48.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的不同变异个体被环境所选择。其中的“环境”指的只是非生物因素?

49.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吗?两虎相争为竞争关系吗?

50.一条河里的全部鱼组成群落吗?森林的群落包括落叶吗?

51.乳酸菌是消费者吗?

52.物种A构成了第一营养级,物种B、C、D构成了第二营养级。若A的能量增加1000个单位,则B、C、D都分别增加10—20个单位吗?

53.皮肤对水的排出量就是排汗量吗?

54.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一样吗?

56.固氮就是自养吗?

57.一条DNA链上有多少非编码区?

5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植物杂交一样吗?

59.各种呈色过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DNA、淀粉的鉴定)有何区别?

60.0.14moL/L.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高,还是最低?

篇3:生物易错易混淆考点

篇3:生物易错易混淆考点

  1.诱变育种的意义?

  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

  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

  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5.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

  有机物和氧

  16.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

  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7.矿质元素是指?

  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8.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9.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0.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

  发育着的种子。

  4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单倍体-------纯合子(输出公式不便,参看课本)。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4.物种的定义?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46.常见物种形成方式?(公式输出不便,参看课本)

  47.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50.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

  51.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5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什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54.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5.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56.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57.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58.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5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60.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