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2025-01-21
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篇1: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场。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期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S/4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篇2: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1.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一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2.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二

  电势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3.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三

  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四

  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5.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五

  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6.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六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所以正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相反,所以负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增大,但电势都是沿场强方向减小。

  1、原因

  电势能,电场力,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重力,功的关系很相似。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电势能的原因就是电场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势能规律几乎都是如此,电场力正做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负做功,电势能增大,在做正功的过程中,电势能通过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势能减小。

  静电力做的'正功功=电势能的减小量,静电力做的负功=电势能的增加量

  2、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方法

  (1)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位移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

  (2)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

  (3)看电势能的变化,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

7.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七

  功(W)

  功是表示力作用一段位移(空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

  要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①如果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因此,凡谈到做功,一定要明确指出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了功。

  ②做功出必须具有两个必要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因此,如果力在物体发生的那段位移里做了功,则物体在发生那段位移的过程里始终受到该力的作用,力消失之时即停止做功之时。

  ③力做功是一个物理过程,做功的多少反映了在这物理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多少。

  ④功可用公式W=Fscosα计算。当0<α<90°时,力做正功,当α=90°时,力不做功,当90°<α<180°时,力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该力做正功)。

  ⑤功是标量,但功有正负。功的'正负仅表示力在使物体移的过程中起了动力作用还是阻力作用。

  ⑥和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8.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八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9.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九

  电热:

  (1)电流的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热效应的实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由电能转化为内能.

  (3)电热器:电流通过导体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其优点是清洁、无污染、热效率高,且便于控制和调节电流.

  (4)有时人们利用电热,如电饭锅、电熨斗等;有时人们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如散热孔、散热片、散热风扇等.

10.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十

  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抛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平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篇3: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1.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一

  磁场

  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磁极或电流在自己的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2.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二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三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

  ②点电荷

4.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四

  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习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5.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五

  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向外发射各种电磁辐射,并伴随粒子辐射突然增强。

  1、影响

  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太阳色球层中一声爆炸,地球大气层即刻出现缭绕余音。耀斑爆发时,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作用,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耀斑爆发的探测和预报的关切程度与日俱增,正在努力揭开耀斑迷宫的奥秘。

  2、耀斑的成因

  太阳大气中充满着磁场,磁场结构越复杂,越容易储存更多的磁能。

  当储存在磁场中的磁能过多时,会通过太阳爆发活动释放能量,太阳耀斑即是太阳爆发活动的一种形式。

  长期的观测发现,大多数耀斑都发生在黑子群的上空,且黑子群的结构和磁场极性越复杂,发生大耀斑的几率越高。平均而言,一个正常发展的黑子群几乎几小时就会产生一个耀斑,不过真正对地球有强烈影响的耀斑则很少。

6.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六

  (1)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这样,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

  (3)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作用力的呢?

  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经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经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经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

7.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七

  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8.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八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所以正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相反,所以负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增大,但电势都是沿场强方向减小。

  1、原因

  电势能,电场力,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重力,功的关系很相似。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电势能的原因就是电场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势能规律几乎都是如此,电场力正做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负做功,电势能增大,在做正功的过程中,电势能通过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势能减小。

  静电力做的正功功=电势能的减小量,静电力做的负功=电势能的增加量

  2、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方法

  (1)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位移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

  (2)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

  (3)看电势能的变化,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

9.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九

  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0.高二物理科目下学期期中知识点 篇十

  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

  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

  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的磁性,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篇4: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小编准备了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

e=1.6010-19C;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

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I=Q/t,其中I的单位A,Q的单位C,t的单位s .

4、大体知道一些常见电流值。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5: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S/4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篇6: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分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准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 。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7: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8: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率(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r:电源内阻()}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高中物理公式阻值(),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渗入渗出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重挡位(倍率)}、拨off挡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1kV=103V=106mA;1M=103k=106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篇9: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

2、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静电现象,知道物体通过摩擦带的电荷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知道物体通过摩擦带的电荷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玻璃棒、尺子、吸管、铁架台、细线、丝绸、毛皮、塑料袋、绒布、碎纸屑(红色)、尼龙绳、托盘、塑料杯、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静电现象

1.科学小实验引入:(教师示范)

实验步骤:

(1)手拿塑料梳子靠近碎纸片,有变化吗。

观察到没有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发现。

(2)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再接近碎纸屑,现在有什么变化?

(3)把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谁能解释一下?

板书静电现象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

你也想尝试一下通过摩擦观察到静电现象吗?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材料:

杯子里的是第一组材料:塑料梳子、玻璃棒、尺子、吸管;托盘里的是第二组材料:丝绸、毛皮、塑料袋、绒布,还有碎纸屑。

来看一下实验建议:(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从第一组(托盘)和第二组(塑料杯)中各选择一种物体,快速用力摩擦10次左右。

2用摩擦过的地方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

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4每个人至少做2组实验,四个人都完成2组以上了,小组讨论,交流我的发现。

学生演示:快速、用力;摩擦过的部位;手不要碰到

3.学生活动:摩擦起电,观察静电现象

4.收拾器材交流我们的发现

5.全班汇报

发现(预设):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

物体静电现象有强有弱

互相摩擦过的两个物体都带有静电。

摩擦的程度、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静电产生

利用有的学生认为有的物体摩擦过不会产生静电现象,那么就请成功摩擦起电的小组与之展开辩论,形成:摩擦的程度、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静电产生的共识。

6.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很多物体摩擦都能显示出静电现象,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是否观察到静电现象(张贴课题、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下雨前天空的闪电、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接触电视机屏幕有突然触电的感觉等)

通过实验和举例,刚才我们还原看很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科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已经发现了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PPT,学生读)

可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感觉到物体带电,谁知道原因?(教师用纸片解释电荷的流动使物体带电。

(原来,一个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用正号表示,负电荷用负号表示。我们来数一数每个物体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有什么关系?对了,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那么刚才实验中的物体有怎么会显示带电呢?(摩擦后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了)对,这时候,一个物体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当物体正电荷数量多时,我们说它带正电荷,当物体负电荷数量多时,我们说它带负电荷。)

二、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出示铁架台,两根吸管其中一根挂在铁架台上(用丝绸摩擦一根吸管),把两根吸管相互靠近,结果互相排斥。有什么问题要问?谁来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小组讨论一下)

预设:这两根吸管用同一种材料摩擦过

这两根吸管用不同的材料摩擦过

(教师板书)

1.介绍器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试一试就知道了。等下,我在提供大家这两根吸管的同时,还会给你用来摩擦的两个塑料袋和两块丝绸,我们可以把这几种猜测都一一做一遍,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记录单(PPT),能看懂吗?老师已经例举了刚才同学们的一些猜测,你做完后还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试一试,填在下面的格子里。实验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手不要碰到摩擦过的地方)领取器材,开始实验。

(现象: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吸管互相排斥;两根用塑料袋摩擦过的吸管相互排斥;一根用塑料袋摩擦过的吸管和另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吸管相互吸引)

教师巡视重点:(1)手不要碰到摩擦过的部位;(2)是否三组都做了?(3)提问,你们有什么想法?(产生的静电有区别,不一样)

2.收拾器材小组交流,尝试着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尝试着解释:(预设)

有的带静电的物体会相互吸引,有的带静电的物体会相互排斥。

4.出示科学家的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电荷互相吸引。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期中考试物理必背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10: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睢⒚鞒恼髅鞯热说男惺椋幢甘苁廊讼舶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年级期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11: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百家争鸣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小编准备了高二级期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怎样理解儒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孔子生活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维护周礼是孔子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孔子对春秋以来统治秩序的颠倒、社会秩序的混乱、周礼的威信扫地的状况痛心疾首,甚至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维护和恢复周礼,孔子提出了正名学说。要名正言顺,首先要名实相副,其基本要求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也是孔子正名的基本宗旨。

孔子也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全地恢复周礼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自己对周礼身体力行的同时,更注重礼的内容和实质。他认为,作为礼之本就是: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的礼和正名就是通过协调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来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后代的纲常名教就是在正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恢复和维护周礼,孔子又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认为,仁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在孔子看来,仁既是爱人的美好品质,又是先难而后获的高尚行为;既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处世态度,又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心要求;既是恭、宽、信、敏、惠的全面修养,又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行为规范;既是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主观自觉,又是杀身以成仁的自我献身精神。孔子提出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人的重视,表现了自我的觉醒。

在政治上,孔子提出了德政的学说,孔子德政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重民。孔子对民心是有着充分认识的,他要求统治者必须重视民,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要使民富,才能收到良好的德政效果。孔子认为,实施德政的关键是尚贤、举贤才,孔子的德政是西周敬德保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基本思想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孔子认为,统治者在怀德的同时也必须怀刑,为政必须宽猛相济。

孔子的学说,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派,八家和而不同,发扬和光大了儒家的基本思想。其中对儒家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子思和孟子。

子思姓孔名伋,孔子的嫡孙,著有《中庸》。子思继承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并进一步加以发挥,提出了以诚为核心的重视主观修养的处世哲学。中庸,是孔子的思想方法,而子思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体现着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既是治国之方,更是人们的处世之道,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中庸呢?子思认为,中庸出自于人的本性,要实现它,就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要有对诚的把握。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贯通天人的。要达诚的境界,就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子思从天人合一的高度论证了中庸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准则,使中庸之道成为儒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子思关于诚的学说,发展了孔子的内省的思想,使客观的外在准则变为主观的内在品质,对后代理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反映到思想意识领域,就出现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和错综复杂的百家争鸣局面。诸子是指各种不同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百家是个泛称,言诸子之多。百家争鸣,则是指诸子各家之间所展开的互相诘难、互相论辩的生动学术局面。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历史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动。这些矛盾包括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的矛盾,农民阶级和没落奴隶主的矛盾,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手工业者与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的矛盾等等。他们都要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推销自己的主张。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人的解放,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原因。春秋以来,私学兴起,在私学中培养出一大批士人,齐稷下学宫是齐威王、宣王时期东方各国文士聚集活动的场所。先后来学宫的著名学者就有邹衍、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荀卿也曾游学于稷下学宫。这里盛况空前,学士可达数百千人。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魏信陵君无忌因礼贤下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食客成分复杂,其中有部分为文士。这些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战国时代的学术空气。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激荡的社会变革,空前的经济繁荣,辉煌的科技发展成就,再加之诸侯并争,厚招游学,礼贤下士为一时之尚,从而形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原有的儒、墨、道在分化、发展,更兴起了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诸子率其群徒,辨其谈说,辩驳斗难,呈现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怎样理解孟子的思想

孟子,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邹(今山东省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孟子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

2.坚信人性本善

孟子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因此,又叫良知。

3.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虽然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还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尽量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

孟子最强调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但他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后天的恶习,可以使人丧失善性。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比政治的作用更有效果。

4.确立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认为能够实行仁政和王道的人,是能够居仁由义的人,并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大丈夫也。

怎样理解荀子的思想

荀子,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偶然。

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出发,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即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4.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能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学家、大学者,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地位比较高,但自宋代以后,理学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贬抑荀子,将他从儒家道统中排除出去。但荀子的思想学说还是具有颇为深广的影响,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高二级期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12:高二期中物理知识点

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A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物理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s/4(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 9N.m2/c2;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物理选修1-1期中必备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